言事若神:只花十元八塊就可獲得的預測能力|中環路人甲

Column

238

新冠疫情持續肆虐,加上烏俄兩國突然爆發戰爭,令市場急劇動盪。另一方面,聯儲局因通漲壓力而需盡快加息,引發流動性出現乾枯,資產價格應聲下跌。高度不確定性讓人嵌入徬徨無助的恐慌之中,群眾都想專家此時可以出來給大家指點迷津。

投資銀行的分析員經常都要撰寫報告,除了對市場局勢作詳細分析,更重要的是要為客戶給出投資建議。分析報告並非免費物品,一般散戶都無法輕易獲得。因為這些報告都使用了複雜的數學模型,而數據則是商業機密。

就是因為那條複雜的方程式,加上了像「阿爾法」和「貝他」等的希臘字母,簡單的數學算式就立即變成高深的預測模型。如果你懂得建立這些複雜的預測模型,某程度上就可以稱自己作「專家」。

然而,很多這些預測模型的本質,其實都只是大學一年級統計學中的「回歸分析」。「專家」只是把一組數據與另一組數據放在試算表上,試圖找出最接近的「線性趨勢」。最常見的手法,就是在歷史數據的圖表上畫一條直線,並根據直線得出未來預測。

這些所謂的專家模型,某程度上與你在文具店買到的透明直尺其實差不多。兩者最主要的分別,是這些專家報告的成本往往費用不菲,而透明直尺的售價則只是十元八塊。

讀過統計學的都應該知道,應用「回歸分析」前都需對原始數據進行處理,以免出現「以偏概全」或「過度擬合」等的常見問題。可惜,對原始數據進行嚴謹處理均十分煩人,很多人都直接使用就算,所以結果就是「Garbage in,Garbage out」。

更甚的是,如果數據之間並非存在因果關係,模型結果或許只是一種巧合現象。一次的預測準確只意味著幸運而已,長期使用則很大機會引發嚴重災難。

可悲的是,很多代客操盤的投資人都喜歡使用專家模型,並根據模型建議來作投資買賣。即使內心知道報告中的模型錯誤多多,他們還是會堅持使用,重點是這份報告是否由知名大行的權威人士親手撰寫。

專家模型的價值往往並非取決預測有多準,而是當災難發生時別人會否歸咎自己的愚蠢。

原文刊於作者Facebook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