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專欄|未來基層人士連公立都睇唔起?|Jan Wong

Feature

25

香港公立醫療服務供求失衡已經唔係呢幾年先發生嘅事,政府一直有推出唔同措施,減少公立醫療資源錯配或濫用浪費情況發生。而且要持續維持呢個醫療系統,除咗以上錯配同濫用問題之外,仲要面對香港人口老化以及醫療通脹等等問題。

醫療改革定政府荷包乾糖?

一直以來,政府對公營醫療服務接近全數資助,唔理病者病情輕重同經濟條件,使用公營醫療服務只需俾低廉而簡單嘅全包式費用。

對於今次政策醫衞局局長盧寵茂標示,價格調整屬於醫療改革,並唔係加價彌補財赤,只係期望透過病徵輕嘅病人共付費用達致減少浪費。而且被問到日後會唔會繼續加價,佢亦都指出改革肯定會持續「改革永遠在路上」。不過見到除咗醫療服務資助貌似減少之外,同時間年頭嘅稅務優惠削減,亦令我對於局長講法不敢苟同。

不過回望返過往政府同保險公司推出自願醫保等等鼓勵市民更多使用私營醫療服務措施,的確成效顯著。曾經等候時間最長需要143個星期嘅九龍東內科門診,輪候時間喺呢五年內,足足縮短接近三成,最長90個星期就有得睇。

今次政府推力同拉力齊放嘅措施底下,未來或可有效做好資源分配,以及降低公立醫護人員工作壓力等成效。

但係,當成效顯著嘅情況下,唔知局長又會唔會重新調配資源俾返基層嘅香港居民,定還是「持續改革」呢?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