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政府推出「銅芯抗疫口罩」(CU Mask),從沒公開生產商名稱,被質疑沒有招標,有利益輸送之嫌。昨晚(6日),據《蘋果日報》報道,在懷疑生產口罩的地點荃灣南豐紗廠,發現多個印有由晶苑國際集團全資持有兩間公司名字的紙箱,推測「銅芯抗疫口罩」的生產商就是晶苑國際集團。公司行政總裁為「針織大王」羅定邦的孫兒羅正亮,身兼負責統籌項屬的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董事局成員。
創科局常任秘書長蔡淑嫻今早(7日)接受港台節目訪問解釋,原本未有透露生產商名稱是「唔想麻煩人哋」,但昨晚商討後終同意公開相關資料,並承認負責較大規模的口罩生產工作為晶苑集團及其位於越南的廠房。她解釋該地無出口限制,且有臭氧及大型車間。
消息一出,晶苑國際(2232)股價大升,一度升16%,高見2.32元。
她解釋晶苑集團越南廠房,無出口限制,且有臭氧及大型車間。生產重用口罩須進行消毒工作,故需要無塵車間及臭氧消毒的設備,而香港能夠提供上述設施配備的地方「非常少」,故一度接觸其他生產商最後都未能提供。
政府由1月底、2月初因應疫情,曾嘗試直接採購及全球招標口罩均出現困難,故2月初決定委託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統籌重用口罩工作。她多次重申,中心屬非牟利、全數由政府資助,故強調是次項目並無得益。加上,當局亦曾聯絡10多家生產商、設計或代理公司,惟最終相關公司未能達到一定口罩效用或出示檢測證明,僅研發中心取得相關認證,故以直接採購方式處理,且符合政府採購規則。
至於生產重用口罩需要臭氧消毒和無塵車間的設備生產,她表示本港不是太多生產商能提供相關設備,亦有公司因為內地和其他地方的生產線停工、原料被禁出口等問題,不能生產。
蔡強調,她並非與羅正亮本人聯絡,而是聯絡晶苑集團諮詢意見時,公司主動提出,研究將手頭工作調配,提供協助。蔡淑嫻其後接受另一個電台節目訪問時表示,曾就生產可重用口罩一事,請教羅正亮本人,對方主動表示會研究能否提供協助,再交由公司執行董事王志輝跟進。
她指出生產商出錢出力為香港,肯面對成本和運輸的「海鮮價」承接項目,擔心對方能否收回成本,不明白為何外界會認為是有利益輸送。
蔡未有透露實際金額,表示集團是以平日接訂單的價錢承接項目,在生產過程中,亦涉及多項未能預計的開支,包括如同海鮮價的空運貨運費用,因趕工要加班,以及要投資設無塵間為口罩做消毒等,擔心對方未能收回成本。
除晶苑集團參與生產外,在本港亦有在土瓜灣聯業製衣,協助做較細的生產線,完成的口罩交予在大埔工業邨的龍達製衣負責消毒工作,南豐紗廠亦無償借出車間。
她感謝南豐紡廠和聯業製衣無償借出地方,擺放車間,以及協助尋找衣車等的生產設施,認為協助的公司是出錢出力,義不容辭提供協助。
綜合報導
Text by FORTUNE 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