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清講楚】政府再研向內地買電,經濟學教授:需提供實際方案供市民參考。

Feature

11,764

政府以達到《巴黎協定》減排目標之名,制定至2050年的長遠減碳策略及行動計劃。當中包括實踐低碳生活模式、提升能源效益,採用更多零碳能源發電,以及配合科技發展,以降低碳排放。政府從6月起就長遠減碳策略展開為期三個月公眾諮詢,現時公眾諮詢期快要完結。

減碳正合全球的環保風潮,加上兩個月來社會集中關注反送中示威,直至最近才有網民留意到長遠減碳策略中買「內地電」的魔鬼細節。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的公眾參與文件顯示,受制於香港地理環境,香港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十分有限。若要長遠符合減排,必須透過更緊密的「區域合作」。有網民指出這暗示日後香港須從內地輸入更多可再生能源或核電。

Fortune Insight記者向美國克萊姆森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查詢有關情況,希望大家趕在公眾諮詢期完結前,了解「區域合作」意味着什麼,得以向政府表達意見。

中電早於90年代購買「內地電」

很多人擔心「內地電」不安全,價格過於高昂。徐教授指出,內地早於90年代起由大亞灣發電輸入香港。大亞灣核電廠是香港電力公司中電的大型投資,電力經專線輸往香港。

當年中電決定在大亞灣興建核電廠,亦有其他公司參與,如參考法國公司及專家的意見。其後,該發電廠由中電主力負責營運。

徐教授表示,這種傳統的大亞灣模式,正是「區域合作」其中一種做法。由香港公司投資內地的一個地方興建發電廠,以核電或其他能源發電,再駁一條線直接來香港。

電網公司不受香港公司監管

另外一個新方法,政府早在兩年前的諮詢中提出。當時政府提議直接經內地電網購買電力,但民意反彈極大。此方法過程中不需要香港電力公司參與,內地不同發電廠發電後,將電輸入電網,由香港政府直接和這間電網公司合作。

香港以前從未試過這個新方法,當時面對很多問題和質疑,如電價該如何釐定、電網公司的電力是否安全可靠、電力的來源。電網的電力不是經專線輸入香港,很難得知有關資料。

香港電力較內地優勝

整體而言,內地發電的質素沒有香港穩定,內地的停電時間亦比較長。徐教授指出,發電質素由三方面而定,供電是否穩定,即是容不容易停電;發電的來源,即是否燃料是否乾淨;電力的價錢。

在價錢方面,內地一般消費者用的電比香港便宜一點。然而如果從長距離輸出電力到港,基建的部份及駁上電網,兩項工程加起來,成本不菲。即使兩年前政府做諮詢時,都表明從內地購買電力,電價不會顯著下降。用「內地電」以後還要詳細討論加價的政策,因為這些政策由內地制定,香港沒有話事權。

在環保方面,要視乎不同地方。國內不同地方電力來源都不同,如燒煤、天然氣、核電或其他可再生能源,不能夠一概而論。如果跟隨傳統做法,專線買電,便知道發電的來源,如核電基本上是零排放;若跟電網買,便較難決定,因為不同地方發的電都會放到電網上。香港沒有電力來源的控制權。

供電的可靠性方面,內地平均來說,比不上香港。事實上,兩者相差不小,香港每年只是停電幾分鐘,但內地有些地方停電超過10分鐘。到時候內地電網輸電到香港,距離加長,架空電纜增多,發生停電的機會只會上升。

諮詢避開敏感問題

徐教授表示,今次諮詢的問題十分奇怪。政府沒有具體表明買核電,還是向南方電網買電。政府希望避開買「大陸電」,這個比較政治敏感的問法。如在問題二中,只談及燃料組合會否考慮安全、可靠、價錢等因素。當然每個人都希望新的供電方法能完全滿足這三個要求,問題是哪個實際執行的方案可以做得到。

政府看來希望避開敏感題目。在市民答完問題後,再有自己解讀的方法。他認為這個做法不太理想。

減排是買「大陸電」的真正原因?

問到徐教授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到底減排是否港府向內地買電的唯一原因。他不敢肯定中國有政治原因或其他原因,迫於無奈購買「大陸電」。

徐教授只表示,90年代起到2000年期間,內地的供電比較緊張。中國入了世貿,經濟發展飛快,很多工廠24小時都要都要運作。加上工廠對電力需求很高,開冷氣的人又多了,有10幾年時間對電的需求比發電廠的興建速度快,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然而隨着經濟轉型及中美貿易戰,導致大量廠房搬離中國。他認為內地某些地方對電力需求追不上供應。

最後,徐教授建議政府決定購買「大陸電」的話,需提供更多資訊。除了考慮減低碳排放之外,大家需知道新的輸電方法會否比核電價錢便宜及穩定。

Text by Fortune Insight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