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威亞太(1876)本來有望成為今年全球最重鎊新股,惟其母公司百威英博指受累現時市場情況,擱置其上市計劃。雖然港交所(388)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失望,但呼籲員工應對香港新股市場抱有信心。李小加又透露,將檢討新股發行機制,研讓散戶日後抽新股時,與機構投資者看齊,無需提早真金白銀「落飛」的可行性。
根據現有機制,由新股定價至交易日需時5天,若期間股市出現巨大波幅,散戶不能「抽飛」,或面對相關風險。因此,李小加表示,未來會研究檢討新股機制,將新股上市時間縮短,定價至交易日可能由目前的“T+5”縮至“T+1”,令散戶毋須太早繳款,不過仍需考慮平衡上市公司及散戶間的利益。
李小加表示,T+5機制本來對上市沒有什麼影響,制度有存在的合理性及歷史原因。在將來的改革中,現時的基本思路是討論散戶有沒有將錢早早投放在市場的需要。他希望散戶與機構投資者一樣,不用提早存入認購新股的資金。
目前本港新股上市制度分公開發售及國際配售兩部分。國際配售認購的投資者認購新股時,只需要作口頭承諾,直至獲分配後才支付認購金額,在市況較為波動時,機構投資者中途可以隨時「抽飛」。
至於透過公開發售認購的投資者,散戶無論是通過白表、黃表或eIPO方式認購新股,均需將認購款項通過支票或設於中介人(銀行或經紀行)的股票戶口,轉入發行人委託的過戶處,待完成股份定價及分配後,未獲分配的認購金額將由過戶處寄回支票或由中介人存入認購人的戶口。
百威亞太上市失敗,除了散戶投資者受累,外電引述消息人士指聯席保薦人摩根士丹利及摩根大通亦錯失從中賺取高達1.7億美元佣金的機會,而港交所亦痛失百威亞太這單集資規模最多達764億元的生意。
不過,李小加不擔心百威擱置上市,會影響本港新股集資的排名,而港交所於過去10年間,曾經有6次成為全球集資額最高的交易所,又透露目前累積的融資總額仍居於全球首位,但他對於今年的集資額排名不會刻意追求,會以平常心對待。李小加又稱,昨天單日就有6隻新股在港首日掛牌,可見下半年的新股市場表現十分強勁。
另外,市傳阿里巴巴計劃減來港集資規模,或由本來計劃的200億美元,減半至100億美元,李小加則不作評論。他又提到近期發生的連串示威活動,稱對此感到難過,又認為「一國兩制」制度合理,勸喻港人應該理性表達意見,相信港府會聆聽並順應民意,希望港人對前景仍然抱有希望。
綜合報導
Text by Fortune 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