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報導,中美貿易戰進入第二年,部份美國製造商將部分生產線移出中國,如鱷魚鞋公司Crocs、啤酒冷卻器生產商Yeti、真空吸塵器公司Roomba,及GoPro相機等,以圖避開美國加徵2500億中國商品25%的關稅。
蘋果公司亦考慮把最後組裝的工序移離中國,避免美國新一輪的關稅。
運動品牌Nike和Lululemon的供應商儒鴻企業(Eclat Textile)早於2016年以生產條件不理想為由退出中國,將生產線搬到越南。董事長洪鎮海接受彭博訪問時指出,『「中國製造」的時代早於5年前完結。』
目前儒鴻有50%的服裝來自越南,他認為洪鎮海表示現時全球局勢下,最重要是多元化。未來會在東南亞國家,如印尼、柬埔寨等地方投資8,000萬美元建設120條生產線,董事會將會在今年決內決定具體地點。全球最大的消費品供應商利豐有限公司,先前接受《彭博》訪問時亦稱,「越南已經有太多生產商了」
家具製造商Lovesac公司目前約有60%的家具在中國生產,比率低於年初的75%。該公司執行長尼爾森(Shawn Nelson)說:「我們很積極遷廠至越南,明年年底前不會再在中國生產。」
將部分生產線移離中國的美國公司,為持久的中美貿易戰作準備,令全球生產線分佈「重新洗牌」。這些美企執行長表示,他們預計不會再回到中國,因為設置新廠和移轉產能以花了不少錢和時間。他們說,5月起中國銷美商品關稅自10%提高至25%之後,已加快生產線轉移的速度。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截至5月底的一年間,自中國進口商品比去年下滑12%,是十年前金融危機之後最大減幅。
此一減幅的最大受益者是其他低生產成本的亞洲國家,例如越南、印度、台灣和馬來西亞。他們的出口出現急劇增長,但有人指控,其中一部分來自沒有重大加工、僅為避開關稅的中國產品「繞道」行為。
即使美國增加關稅減少了長期的不平衡貿易關係,美國製造商並未如特朗普政府所期待的把工廠遷回美國。
儘管自其他亞洲國家的進口攀升,美國5月的製造業出口減少1.5%。美國ISM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6月再次下滑,降至2016年來最低水準。
超過100家美國公司向商務部要求,讓他們自中國進口商品能豁免最近加徵的25%關稅,理由是無法找到中國以外的供應商。
Source: wsj、bloomberg
Text by Fortune 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