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進入MBTI的世界 不做測試也可知道自己的性格偏向和類型|陳振盛

Feature

26

坊間有很多關於MBTI的測試,有免費的也有收費的,做完後給你4個英文字母,然後給你定型,加個名號,例如藝術家、物流師、思想家、發明家等等,再解釋幾句,當然收費的就會詳細很多。其實有沒有方法不做測試也可知道自己的性格偏向和類型,答案是可以的。就讓我們一起開始吧!

在不做測試的情況下,如何透過自我觀察與生活反思來探知自己的MBTI性格類型。這是更深刻理解自我的方式,因為測試的答案可能受當下情緒或自我認知偏差影響,而生活中的真實選擇與反應,往往更能揭露我們最自然、最舒適的狀態。

以下,我們將繞過測驗題目,直接從MBTI的四個核心維度切入,透過一系列生活化的例子與反思問題,幫助您像一位內在偵探般,一步步拼湊出自己的性格藍圖。

第一維度:能量的來源——外向(E) vs. 內向(I)

這並非指是否愛說話,而是關乎你從何處獲得並恢復心理能量。

外向(E)傾向者 的能量是從外部世界獲取。他們在人群中、在活動中充電。獨處過久可能會感到乏味或精力耗竭。

生活例子:忙碌了一週後,你的首選放鬆方式是約朋友聚餐、參加派對,還是獨自在家看書、追劇?前者更偏向E。當你一回家或旅行/出差時,一進入家中或酒店房間時,你會做什麼?如果你會開了所有燈掣,包括厨房、洗手間,總之有乜燈都開。然後開電視,不是為了要看電視,而是要聽到聲音,再打開窗簾,看看天空及室外環境,這都是E的典型特徵。

反思問題:在一天結束後,什麼樣的情境能讓你真正感到「回光」?

內向(I)傾向者 的能量源自內心世界。他們享受獨處的時光,從內在的想法和感受中恢復精力。過度的社交會讓他們感到疲憊,需要獨處來「充電」。

生活例子:即便享受社交,你是否在活動後需要一段不被打擾的時間來恢復?在會議中,你傾向於先聽完所有人的意見,自己深思熟慮後再發言?這更偏向I。

反思問題:你更享受電話/語言溝通,還是文字訊息?後者給予了更多思考空間,常受I偏好。

第二維度:資訊的獲取——實感(S) vs. 直覺(N)

這關乎你本能地關注什麼樣的資訊。

實感(S)傾向者 關注具體、真實、當下發生的細節。他們相信經驗,注重實際。

生活例子:閱讀遊記時,你是否更容易被作者對當地美食、建築細節、氣味聲音的生動描寫所吸引?規劃旅行時,你是否對航班時間、酒店地點、行程細節瞭若指掌?這體現了S的特質。

反思問題:當別人描述一個宏大的夢想時,你腦中會首先浮現「具體該怎麼做」的步驟嗎?

直覺(N)傾向者 關注模式、關聯性、未來可能性與隱含意義。他們喜歡理論和象徵,著眼於「大局」。

生活例子:聽到一個新點子,你是否會立刻聯想到它未來的發展潛力、它與其他概念的連結?看一部電影後,你更喜歡討論劇情背後的隱喻、哲學主題,而非演員的服裝或場景佈置?這是N的表現。

反思問題:你更擅長描述一個事物的「意義」,還是描述它的「具體樣貌」?

第三維度:決策的方式——思考(T) vs. 情感(F)

這關乎你如何做決定,基於邏輯還是基於價值觀。

思考(T)傾向者 追求邏輯、客觀和公平。他們在做決定時,傾向於將問題分析透徹,優先考慮「這件事是否合理」。

生活例子:在團隊出現爭執時,你是否會本能地先試圖厘清事實與邏輯,而非安撫情緒?選擇工作時,薪酬、發展前景等客觀條件的重要性,是否通常高於「我是否喜歡這裡的同事」?這顯示了T的傾向。

反思問題:當朋友向你訴說困境時,你的第一反應是提供解決方案,還是給予情感支持?

情感(F)傾向者 以價值觀為導向,重視和諧與同理心。他們做決定時,會考慮「這件事對人的影響如何」、「這麼做是否友善」。

生活例子:你是否很難做出可能讓他人失望的決定,即使那個決定在邏輯上是正確的?在評價一件事時,你是否常使用「感覺好/不好」、「值得/不值得」這類詞彙?這體現了F的特質。

反思問題:在辯論中,你更關心贏得辯論,還是維護雙方的關係?

第四維度:生活的態度——判斷(J) vs. 感知(P)

這關乎你偏好怎樣的生活方式,是井然有序還是靈活隨性。

判斷(J)傾向者 喜歡有計劃、有條理、有控制感的生活。他們樂於做出決定,並享受按計劃行事的完成感。

生活例子:你的週末活動會在前一晚就規劃好嗎?你是否習慣使用待辦清單,並享受將事項一項項劃掉的感覺?工作時,你是否傾向於先完成任務,再放鬆娛樂?這些都是J的典型表現。

反思問題:突如其來的變更計劃,會讓你感到焦慮還是興奮?

感知(P)傾向者 偏好靈活、開放、隨機應變的生活方式。他們喜歡保持選擇的開放性,享受過程多於結果。

生活例子:你是否習慣在截止日期前才迸發出最大效率?旅行時,你是否更願意「走到哪玩到哪」,享受意外發現的樂趣?工作時,你是否經常在多個任務間切換,甚至放下工作,先去玩樂,玩完再算?這更偏向P。

反思問題:你認為計劃是幫助你自由的工具,還是限制你自由的框架?

拼湊你的類型拼圖

現在,請你像回顧一部關於自己的紀錄片一樣,審視過往的選擇、反應和感受。在每個維度上,哪種描述更讓你感到「這就是我放鬆時的天然狀態」?

將四個維度的偏向組合起來,例如「在社交後需要獨處充電(I)」、「喜歡討論概念和可能性(N)」、「做決定時優先考慮他人感受(F)」、「生活隨性不愛計劃(P)」,那麼你的類型傾向就可能是INFP。

最重要的提醒是:MBTI只是一個描述性的地圖,而非定性的標籤。每個人的性格都是複雜的光譜,沒有好壞之分。這個探索的過程,目的不在於為自己貼上一個四個字母的標籤,而在於透過這個框架,更接納自己的天性,理解與他人的差異,從而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與成長路徑。當你更了解自己的能量來源、資訊偏好、決策模式和生活態度時,你便能在人生的各個領域中,活得更自在、更舒服。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