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喀拉拉邦近期遭受嚴重洪災,該國政府卻拒絕外國援助,引發多方強烈批評。喀拉拉邦官員抨擊中央政府拒絕阿聯酋 1億美元的捐款。
洪災嚴重
《紐約時報》報道,印度喀拉拉邦 8 月以來遭遇一個世紀來最嚴重的洪災,洪災已導致 400 餘人死亡,180 萬人被迫遷移。
QUARTS 稱,洪災還導致1萬公里高速路被毀,約 10 萬個建築物受損,上百萬公頃莊稼被毀,當地損失高達 30 億美元。
洪災令喀拉拉邦死傷慘重,亦破壞了當地大量基建和房屋。喀拉拉邦遂向中央政府要求 220 億盧比(約 31 億美元)的援助資金以解燃眉之急。
目前,中央政府只承諾了 60 億盧比(折合約 8,500 萬美元)的撥款,遠比喀拉拉邦向中央政府要求為低。
拒絕外國政府援助
即使政府撥款嚴重不足,中央政府還是拒絕了外國的援助。除了阿聯酋提供了的1億美元資助,印度政府還拒絕了卡塔爾的 500 萬美元援助金,泰國、馬爾代夫等國家提出的經濟援助也未被接受。
目前,中央政府只承諾的撥款只為 60 億盧比(折合約 8,500 萬美元)的撥款,比阿聯酋提供了的 1 億美元資助為少。
印度外交部在一份聲明中解釋,印度政府根據現有政策致力於「經由國內努力,滿足賑災和善後需求」;同時,海外資金必須經由印度裔外國人或基金會才能捐給印度政府。
印方沒有詳細談及阿聯酋前一天提議援助的資金,只是對「多個國家的(援助)意向」、包括「外國政府」表達「深切感激」。
克勒拉邦當地政府非常不滿中央政府回絕阿聯酋捐款。「如果政府拒絕外國援助,就請撥出和外國援助等額的資金!」喀拉拉邦官員和地方黨派要求道。
他們要求與中央政府就此爭議舉行高階會談。
印度海嘯後開始拒絕援助
印度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拒絕外國援助的。 2004 年 12 月以前,印度政府曾多次接受外國政府援助。
1991 年的烏塔卡西地震、1993 年的拉杜爾地震、2001 年的古吉拉特邦地震、2002 年的孟加拉颶風和 2004 年 7 月的比哈爾洪水,印度政府都接受了外國援助。
2004 年 12 月的印度海嘯以後,印度政府開始拒絕外國政府援助。時任總理制定了「拒絕外國政府援助」的災難援助政策。
據《印度快報》,在過去的 14 年間,印度政府拒絕了俄羅斯、美國、日本對 2005 年克什米爾地震、2013年北阿坎德邦洪水、2014 年克什米爾洪水的援助。
印度政府甚至有一個標準答案來回應援助提議,並將標準答案發放給世界各地的印度大使館。
一位官員稱,「印度外交官會向表達同情、提供援助的外國政府表示感謝,然後禮貌地告訴對方目前政府沒有援助需求,但若是有需要,會讓他們知道」。
望改貧困形象
據《印度快報》,印度政府制定「拒絕外國政府援助」政策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政府從 2004 年 12 月起認為自己有能力應對自然災難;二是接受任何一個政府的援助會使得外交上的拒絕變得艱難。
美聯社則稱,印度政府制定該政策,另外一個原因也為了擺脫印度長期以來的貧困國家形象。
長期以來,印度給人的印象都是極端貧困且無法照顧好自己公民的國家。因此,印度政府一直試圖改變印度的國際形象。
隨著印度經濟的快速發展,印度政府要向世界表明,他們能夠自己應對國家的自然災害。
Source: Quartz India
Text by Fortune 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