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專欄|明日大嶼最新方案|渾水

專欄

291

這兩個禮拜,花了很多時間看數字,尤其是一些大行投資機構的財務報告,主要係驚,瑞信危機會引發連鎖效應。

對數字的敏感度提升了,不經意看到一單本地新聞,提到明天大嶼填海工程的造價數字估算,原來又創新高。交椅洲填海,估計至少使超過5800億港元。

5800億是什麼概念呢?

沙特去年用了約100億港元,便買下了當時尚未出現財務危機的瑞信一成公司股份。那麼,5800億港元可以買下多少間完好無缺的瑞信呢?要考慮到,瑞信是間百年老投行,昔日環球金融市場地位舉足輕重,未出事前的市值計算,絕對可以躋身龍頭投行之列。

洗得多錢,其實也不是問題。我本身是個 angel investor,如果見到一間 start-up 很有潛力,儘管它市場估值可能有點偏高,但我自己或會考慮投一點。至少,願意預留一餐飯時間,聽聽人家的pitching。

明日大嶼要使五千幾億,價錢貴,不要緊。說服得到人可以回本就沒問題。但是,整個填海計劃,回本機會有多高?回報率有多高?

我只懂得計數。明日大嶼始終未起,老屈它不能賺錢,似乎不太公平。不如先拿一些高度相似的先例作參考。

綠色和平前陣子做過類似研究。他們以韓國仁川市松島填海區來與明日大嶼做比較。松島當年填海1200公頃,目標是成為首爾以外的第二個CBD商業區。不過項目開展七年後,僅吸引3350萬美元(約2.6億港元)外來投資,僅為原先目標的不足2%。而根據2019年的數據,松島寫字樓空置率仍高達三成。

現在中環有樓無人租,連「CBD2」啟德商業區甲級寫字樓空置率也高達兩成。將來若要在交椅洲興建第三個CBD,看來重蹈松島覆轍的可能性很大。

當然,明日大嶼不只是CBD,還會興建公私營房屋,以趕上未來香港人口增長的住屋需求。

也是計數時間,去年人口淨流出逾5.5萬人,錄得30年以來最高。香港少子化問題亦越來越顯著。根據最新數字,2022年全年香港只有36953名嬰兒出生,創下過去30年來新低。未來數十年,香港人口趨勢將如何發展,本已是值得研究的命題。

而明日大嶼項目本身便是因應未來大幅增長的住屋需求而上馬。公共政策和社會現實之間是否存在極大落差?這恐怕已顯而易見。

註: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