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瑙魯悲歌】一個國民收入曾經是香港兩倍的國家,為甚麼在短短10年內淪為了發展中國家?

Strategy

60,308

一個國家的人民從貧窮到富有需要多久時間?

只要10年。

一個國家的人民從富有到貧窮需要多久時間?

也是10年。

狂歡伊始

瑙魯(Nauru)這個太平洋中的一個小小島國,是一個上帝寵幸之地。

靠著出口島上頂級的磷礦,瑙魯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富有的國家。

瑙魯從1908年已經開始採掘島上的礦藏,一直到1968年脫離澳洲獨立,瑙魯人才完全得到島上磷礦的控制權,自此財富源源不絕而來,從而擠身世界前列的富國。

在1975年的時候,瑙魯的人均GDP已經到了4,752美元,是當時香港的兩倍。在80年代初,瑙腦的人均GDP破5000美元。

十年時間,國家從貧窮到一遍繁榮,欣欣向上。

當時的紐約時報還稱其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小島」。

在往後的十年間,國民的住房、交通、電力、學校、醫保所有生活上的洗費皆有政府負擔,並且不用交納所得到稅。

那時候的年輕人拿着國家的錢到世界各國公費留學,政府官員搭乘免費航班出國「考察」,然後一天報帳 2 萬美元,每一位總統都會帶著太太搭專機到香港購買奢侈品。

整個國家由下到上進入一場狂歡之中,盡情花費由樹上面長出來的錢。

直到有一天,那棵樹終於搖不出錢來的時候,狂歡落幕,一切又打回原形。

由盛轉衰

瑙魯這個與香港同樣在70年代起飛的彈丸之地,兩者後來所走的道路截然相反。

在瑙魯人在盡情揮霍的時候,香港人緊抓內地改革開放的機遇,擴建貨櫃碼頭,大力發展轉口貿易,使香港再次成為了中國內地工業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國最主要的轉口港。

國際貿易的增強同使又令到越來越多海外銀行在香港開業及設立分支機構,國際公司紛紛通過香港上市集資,令香港漸漸成為亞洲區內主要的金融中心

香港與瑙魯的不同走向,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於兩者發家方式相異

香港人的財富是從70年代起發展工業積蓄而來,換句說話那都是一些血汗錢,而那時的先輩還經受戰爭和資源匱乏的磨難,因些節儉的意識深植於整個群體的性格之中。

這種性格令到香港人傾向把財富再重新投入社會,從而創造更多的財富。

與香港人不一樣,瑙魯人的財富不是從血汗中得來,沒有經歷過磨難,沒有積谷防飢的意識。

從80年代起,瑙魯的GDP就從來沒有增長過,而是逐步往下走。

而瑙魯人仍然把財富花費在填不完的滿足欲望之中。

坐食山崩,結果可想而知。

終於瑙魯從1990年開始,島上磷礦的產量銳減,國家失去收入的來源,人民的生活也開始走向下坡路。

瑙魯的磷礦在90年代初開始枯竭

在1990年-2000年期間,瑙魯的國民人均收入從5379多美元鋭減到2164美元,整個過程不過是10年時間。

反觀香港,同樣十年,人均收入從13,306美元飇升到25,762美元。

一來一回,香港的人均收入己經是瑙魯的10倍之多。

狂歡落幕

如果從地緣政學來說,自數十億年前地殻形成的那一刻起,香港與瑙魯的命運早已注定。

但是在地理因素不是決定一個國家或是地區的全部,在積累首批財富之後,一個國家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的決策。

我們可以說,香港與瑙魯的財富都由上天賜與的,但是其後兩地政府如何使用這些財富,決定了兩地今時今日的差異。

你可以揮霍一空,亦可以將財富投放在教育、科研甚或是基建裡,透過財富創造更多的財富。

瑙魯選擇了前者,最終在磷礦枯竭的時刻,變回那個沒有農業、沒有工業,亦是沒有發展的發展中國家。

今時今日,瑙魯靠着賣護照、國際援助、甚至靠接收政治難民獲得收入。

但是國家的信用和島上的磷礦一樣,終有一天會用完。

竭澤而漁,結果不言自明。

那麼今天的香港呢,今天的香港是否也在竭澤而漁呢?

Source:UNDATA, Theguardian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