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在今天大大提升了個人的工作效率,幾乎每一項工作都離不開電腦,但是在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反思「運用科技工具的意義」,以及追求「身而為人的工作生活價值」,那麼很有可能就被便利工具給「慣壞」了工作方法。
1. 收集資料太容易,於是我把什麼資料都收集
當有許多科技服務可以幫我們儲存網路資料,例如 Evernote,就是最好的收集工具。 數位資料不像紙本資料那樣佔空間,似乎有用無用反正資料堆積起來,也不會有容量或效能上的負擔,那麼是不是這樣就可以無限制的收集呢?
當被這樣便利的科技工具慣壞了收集「品味」後,我們遇到的真正問題不在於收納不下,而在於資料「缺乏辨別度」、「缺乏行動力」。
2. 接收新聞太容易,於是我都用看新聞打發時間
有太多科技的方便,會打亂我們原本應該有的時間節奏。 其中一個就是「便利的新聞傳遞」,大部分人在無聊時就打開社群、媒體,無目的、無意識的瀏覽新聞呢?這時候其實會大大的削弱我們的時間應用能力。
新聞或許重要,但對你我來說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因為新聞只是閱讀,或許在這個閱讀的過程中你會產生行動的契機,但最根本的還是要「去行動」,也就是去真正的完成一件事情,讀新聞是不會讓你的事情完成的。
3. 在線溝通太容易,於是理所當然認為彼此都在 24 小時待命
現在的溝通工具太多了,想要線上開會馬上就能上線。問題是,大家回想自己平常公司開會時最常遇到的問題:開了兩三個小時的會議,但裡面有太多無法聚焦、偏離主題、事後也無法產生意義的討論。
溝通很重要,但不能把所有時間都花在討論上,也不能認為彼此應該隨時都處在「可以討論」的狀態。 這是使用科技工具時非常重要的「時間反省」,什麼時間溝通好?難道深夜想要事情也要傳訊息?是不是應該先想好重要再討論?
4. 獲得內容太容易,於是在好好消化前先按讚再說
網路上不缺少好內容,每天社群上按讚分享的文章中,一定有很多佳作,但是這些好內容也一定遠遠超過我們正常能夠負荷閱讀的數量。
按讚分享太容易了,我們常常在便利科技的驅使下,寧願按讚分享 100 篇文章,卻沒有真的好好讀完1篇文章,並且深入的思考,產生自己的想法。
不要讓科技慣壞我們的閱讀胃口,我們不是按讚的機器,而是要在閱讀中找意義的活生生人類。
我們有太多事情可做,卻沒有找到重要的事情先做
在這個愈來愈多人擁有智慧型手機、平板、筆電、網路的時代,我們要找到可以做的事情太容易了,科技讓我們永遠不會無聊,永遠都有新的資訊、新的任務、新的玩意。 但是,如果讓這些新的東西牽著鼻子走,有新資訊就看一下,有新任務就做一下,但是我們沒有回頭去想想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最有價值的事情是什麼?
Text By Fortune 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