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場掌故】牛頓在這場南海泡沬中輸掉10年的工資,他看透了萬有引力,卻看不透人類的瘋狂!

Strategy

6,312

南海泡沫事件South Sea Bubble)是英國在 1720 年春天到秋天之間發生的一次經濟泡沫,它與密西西比泡沫事件鬱金香狂熱並稱歐洲早期的三大經濟泡沫,經濟泡沫一語即源於南海泡沫事件。

Photo From Internet

1711 年,在牛津伯爵羅伯特·哈利的倡議下,一家名為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的皮包公司成立,公司經營南美洲的酒醋煙草貿易,並享受英國政府的永久性退稅政策。

1713 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War of the Spanish Succession)結束,英國獲得了西班牙美洲地區奴隸貿易的壟斷權。

1714 年,安妮女王駕崩,新君喬治一世登基。喬治一世隨後加入了南海公司董事局,並擔任南海公司名義上的總裁。

南海公司,Photo From Internet

然而王室的加持與國際貿易形勢的利好卻並未使南海公司獲得盈利,1718 年,南海公司股價破發,公司一度處於崩潰的邊緣。

同樣處於崩潰邊緣的還有英國的政府財政。1720 年,英國國債高達 5,000 萬英鎊,而當年的全國國民總值也才不過 6,400 萬鎊。

走投無路的南海公司為政府想出了一個絕妙的雙贏計劃:用公司的股票兌換國債

在 1720 年,南海公司更透過賄賂政府,向國會推出以南海股票換取國債計劃,促使南海公司股票大受追捧,股價由原本 1720 年年初約 120 英鎊急升至同年 7 月的 1,000 鎊以上,全民瘋狂炒股

伴隨著南海公司的泡沫,一場全民投資熱潮在英國展開,一時間英國全境註冊的股份制公司達到 206 家,雖然圈錢的套路大致相同,然而這些公司的業務描述卻名目各異。

威廉·霍迦斯(William Hogarth)於1721年創作的《南海公司騙局示意》,旋轉木馬上乘坐著貪婪的英國民眾,左下角則圍聚著利慾熏心的教士,畫面上方的山羊則腳踩「Who’I Ride」木牌。Photo From Internet

看到股價猛漲,當時擔任皇家鑄幣廠監管牛頓也按捺不住誘惑,終於在 1720 年 5 月購入了 5,000 英鎊,短短半個月便獲利 7,000。

看到如此豐厚的利潤,牛頓大手一揮,決定立刻追加投資,趕在股價起飛的風口,狠狠賺他一筆,報復之前清貧的歲月。

這筆投資金額接近兩萬磅,按牛頓的薪資來算,約合牛頓十年的工資。

然而沒有想到的是,一場噩夢即將來臨。

隨著南海股票泡沫的破裂,牛頓如同英國其他股民一樣,被苦難的現實擊碎了暴富的美夢。初次跟投所得到的 7,000 英鎊橫財,將牛頓引入了未曾想到的深淵。

榮耀一生的牛頓也因此事在晚年承受了一次不小的打擊。

每當想到此事,牛頓也不禁長嘆:我可以算准天體的運行,卻無法預測人類的瘋狂!(I can calculate the motions of heavenly bodies, but not the madness of people)

所以說,投資是件有風險的事情。在某個程度上,看懂股市的走勢的難度一點都不亞於看懂萬有引力的變化。

如果在投資時看輕風險,那即便你天才如牛頓,有一天風險也會為你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Source:MBA百科

Text By Fortune Insight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