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會謬誤】盤點不同國家的開會文化:沒能力的人在會議席上,就有「忙碌」的錯覺!

Strategy

905

為什麼公司這麼愛開會?日本心理學博士:沒能力的人坐在會議上,就會有「忙碌」的錯覺。對熱衷於工作的人而言,會議是剝奪工作時間、堆積壓力的場所。但對於不熱衷於工作的人而言,只要出席坐在那邊、時間就會自動流逝的會議,是非常輕鬆愜意的。

Photo from lapdog,inc.

無能的上司可以藉由會議來誇示自己的存在

對沒有工作能力、無法在工作上指揮下屬的上司而言,會議就變成唯一自己能指揮大局的重要場合。

會議不同於工作現場,基本上客戶、競爭對手都不存在,身為上司的人提出一些沒什麼意義的問題或意見,或是沒人聽得懂的話,也不會帶來實質上的問題。因此,即使是無法理解工作內容的上司,也可以毫無顧忌地發言。也可以借「刷存在感」而感到滿足。

供人滿足「認同需求」的地方

原本會議應該是進行必要的探討或決策的場所,但對於「愛開會」的人而言,卻是一個想盡辦法顯示自己很能幹的地方。因此,他們會漫無目的地為了議論而議論,其他人會越來越搞不清楚到底是為了什麼在討論。

Photo from publicitarminegocio

不同地方的開會方式

嚴格遵守計劃

適用地區:德國、奧地利、日本

日本人非常清楚會議還剩多少時間,絕對不會超時。他們期望你會在開會前仔細閱讀材料,如果一場精心策劃的會議超時了,這場會議可能會被視作沒有效率。由於與會者可能被人認為效率低下,最終可能產生負面結果。

Photo from Shutterstock

拒絕Brain Storming

適用地區:中國大陸、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

改變主意或就一個話題展開辯論有違中國傳統的「面子」文化。也就是說,應該盡量避免任何可能令人尷尬的錯誤或行動。嘲笑有趣的答案,指出潛在的錯誤,或者直言不諱地回答問題,都會令整場會議偏離軌道。在中國開會時不會有Brain Storming

在很多亞洲國家,會議通常都會預設一個理想的結果,沒有給新的方向留下太多空間。提前知道會議的結果可以避免與會者發生衝突或爭論,但對西方人來說,這種體驗卻很怪異。

Photo from china-un.org

接受改變

適用地區:意大利、法國、西班牙

與會者遲到或早退,不會因此而感到生氣。相反,他們知道有些人不會全程參加長達3小時的會議,而是會根據自己的計劃決定參加或離開的時間。

Photo from Digital meets Culture

拒絕閒聊

適用地區:芬蘭、瑞典

在美國,聊聊天氣狀況或最近的體育比賽等不相關的內容,可以有效緩解緊張氛圍。然而,芬蘭和瑞典等國卻不接受這種暖場方式。在那裏,討論與會議無關的內容會被視作打亂已經正式確定的議程,所以是在浪費他人的時間。

Photo from parliament

解讀反饋文化

適用地區:韓國、德國

他們在參加商務會議時,會首先明確桌子對面的人之間是什麼關係,便可預料自己能夠得到什麼樣的反饋。首先發言的是級別最低的團隊成員,而決策者通常會最後發言。反饋順序成了一種形式,可以幫助與會者明白每個人的表態所佔的分量。

Photo from CNN

Source:LinkedIn

Text by Fortune Insight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