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你本身的傳奇|FI 編輯部|Fortune Insight

Column

149

在輪椅上漫遊宇宙,英國物理學家霍金在3月14日,結束他傳奇的一生,一生未獲諾貝爾獎,皆因其黑洞理論無法論證,天才的想法當下的人無法通通意會,或者只有上蒼才可判斷他的論點是否可被推翻。

霍金的成名作《時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 From Big Bang to Black Holes),筆者家中也有一本,是在倫敦的二手書店中買到,我對當中科學理論不太理解,最初吸引到我的,就是書名的狂想,從字面上看,這是一本記載「時間」的歷史,在歷史學者的角度,人是主角,時間是漫漫長河,而在宇宙大爆炸和黑洞之間,「時間」發生了什麼事?

每當你仰望天上的星座,字宙的奧妙和浩瀚,又豈是你我能說得清?我想下回如果Elon Musk再發射火箭到火星,應該在途中放下一本《時間簡史》。

人們說霍金擁有當代最理性和聰明的頭腦,但其實亦是最浪漫的人,科學家常常給人冰冷理性的感覺,可是他們對科學真理的追求,卻是人世間最曖昧的過程:真理存在,但它難以被人發現,就如霍金窮一生的思考,到他逝去之日,上蒼仍未給他的黑洞理論一個答案。

有人說他不是死了,而是到了宇宙去太空漫遊;但霍金生存在地球上的短短七十多年間,卻創下一系列令人難以望其項背的成就,在1963年間,他還在牛津讀書的時候,患上困擾一生的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他被告知自己只有幾年可活,但他一次再一次延長他的「時間」,即使最後只有一根指頭和眼睛可以動,但他的腦海,仍然運作自如。

換轉是其他人,這叫作生不如死,洞悉身邊的所有人事,甚至弄清宇宙的怪誕、新奇道理,卻連拿起一杯水也無法自如,但這樣的人,卻成為探索宇宙的領軍人物,他一直研究黑洞的特性。

我最喜歡霍金的一張照片,是他在機內,無重狀態中飄浮著;對,地心吸力令人很累,我想在2007年機內的那一刻,霍金是最自由的,他說自己是為上太空做準備,那一年,霍金65歲。

他說:「我想讓人們看到,只要精神沒有殘疾,人就不應被身體的殘疾限制。」

每個人都是自身的傳奇,如果說人生真的有意義,應該就如霍金的一生:情理兼容,自強不息。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