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正確是否真的正確?這是一個連「黑人牙膏」都因為政治正確要改名的年代|藍橘子

Column

6,710

人類的文明好像不斷進步,也靠網絡令大家可以瞭解到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近年一個詞彙非常流行,對於創作者而言卻是頭痛萬分,它就是「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

「政治正確」意指我們在法律、日常生活對話、創作…都應避免冒犯及歧視社會上弱勢群體。

就像最近在美國,因一次警察濫暴導致一名黑人死亡,鬧得熱烘烘的黑人平權運動,也將「政治正確」氣氛炒到最高點。

當然,在美國因為多年前的黑奴制度,黑人受盡歧視與打壓,才會導致這次運動出現,但正所謂物極必反,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個感覺,現在好像有點變得矯枉過正呢?

你可能會說:「平權很正確啊!難道你是個種族歧視者嗎?!你是惡魔!」

但容許我先舉幾個例子:在今年5月,非常知名的Talk Show主持人Jimmy Fallon,就為他在20年前在節目上模仿Chris Rock 把自己皮膚塗黑,而出面道歉。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亦為19年前參加活動「阿拉伯之夜」裝扮成阿拉丁將臉塗黑而公開道歉。

這也太誇張了吧?廿年前耶!沒錯,近年的政治正確就是這麼誇張!要數到最近期的,如果有玩主機遊戲的人應該知道,遊戲《The Last Of Us Part II》遭受廣大玩家的嫌棄,除了劇情出了問題,另一個令玩家反感的,就是「過分政治正確」。

「政治正確」這個詞彙的起源,在30~70年代是解作媒體報導及人民日常言論,應以政府統治意識為前題,這也是極權政府控制人民思想的工具。

而到了八十年代,人們追求民主、自由、平等…「政治正確」才演變成今時今日為弱勢或小眾平權的詞彙。

除了種族方面的話題變成了禁忌,外國連「聖誕快樂」亦因為要顧及到三成人不是基督徒,改成「假日快樂」。

我們以前會隨口的罵人:「咁都睇唔到,盲㗎?!」「你聾㗎?」現在說盲人、聾人…要換成視障人士、聽障人士,以前叫家中的傭人叫「賓妹」現在要叫「外傭」「外藉人士」。

這樣的政治正確好像沒什麼不對,但想深一層,這樣很容易會造成逆向歧視、壓逼言語自由,還會影響創作自由。

回想起以前的周星馳電影,現在很多都觸犯了「政治不正確」。

我們為了追求絕對的政治正確,很容易變成了道德綁架,以《The Last Of Us Part II》為例,遊戲項目主負責人兼公司副總裁(Neil Druckmann)在Instgram上反擊玩家的負評:「厭惡同性戀、不同膚色或女性的人請不用買我的遊戲。」

至於逆向歧視的意思就是,當你假設某些人是「弱勢、小眾」為他們平反,這樣難道就不是歧視嗎?

最後說一下我個人的見解,我認同世界上任何人不論性別、種族都應該生而平等,但要進步並非一朝一夕,我們應該以坦承的態度進行溝通,別害怕犯錯,也別介意對方犯錯,然後從錯誤中學習修正,討論出一個能讓大家共融的世界。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