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思維】10個你必須要知的經濟學理論,你的世界觀從此改寫!(下)

Business

2,398

經濟學理論似乎遙不可及,但其實當配合現實例子,所謂的理論全都貼近生活,在現實站得住腳。

究竟怎樣才能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問題?讓我們從Gregory Mankiw的Principles of Economics了解一下經濟學!

這10項理論分別嘗試解釋3個社會問題:人們如何作出選擇?人們之間如何互動?甚麼力量能影響社會、經濟呢?

Photo from Shuttestock

5. 交易能使大家都得益

交易不是「零和遊戲」,它會使大家都有益處。你穿的衣服不是你自己織的吧!房屋、食物、等等…… 在21世紀,我們不需要學如何製造以上的東西,但不需要擔心沒有方法得到這些東西。

我們鍛煉自己的強項,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在求職市場賺錢,就能在市場購買我們的所需。

6. 市場通常是較好的方法來處理經濟活動

在自由的市場,價格就能告訴我們,有多少人想購買,又有多少人想出售,例如:股票。

越多人想購買,低的價格就會造成供不應求,價格就會相應上升,因為有人願意付出更高的價格,反之亦然。

相反,中央計劃的經濟通常失敗,因為它們不允許市場發揮作用,「價格」的效用就會失衡。賣家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購買,買家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出售。

經濟學的鼻祖Adam Smith提出的「無形之手」指的就是市場和其作用。

7. 政府有時能幫助市場

細心留意,「通常」和「有時」都粗體了。我們必須留意何時讓市場自由解決問題,何時讓政府出手。

「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不時會發生。例如,有一工廠在生產的過程排放污染。我們應如何是好?

市場給它的信息是,它的產品很受歡迎,生產再多都有人買。可是,提高生產量會進一步污染環境。

如目的是工廠減少生產,可能收稅是好方法。減低它的利潤,從而較少「動機」生產那麼多。(還記得「動機」嗎?

Photo from Shutterstock

8. 生活質素視乎整個經濟的好壞

甚麼是生產力?工人每小時產生的商品和服務的數量。然而,高生產率代表著高生活質素。

因此,政策制定者必須了解政策對我們生產商品和服務的能力的影響。

為了提高生活水平,決策者應該確保工人受過良好教育,擁有所需的工具,以及獲得最佳的技術來提高生產率。

(工人不只代表工廠工人,它指所有生產者,包括藍白領。)

9. 政府印製紙幣時,價格會上升

物以罕為貴,反之亦然。紙幣都是一樣。當市面上太多紙幣時,其價值就會下降,亦即「貶值」。

「價值會下降?$100元都是$100吧!」沒錯,紙幣的面值不會改變,但他的「購買力」就會下降。昔日能買50個蘋果的$100,今天只能買40個。如何反映出來?就是物品的價格了。

10. 社會須在通脹和失業率之間取捨

有經濟學家相信,短期而言,高通脹會帶來低失業率,反之亦然。當東西的價格高昂,不想工作的就會被逼重返社會。當物件便宜,就會有較多人有能力不工作,甚至退休。

可是,這理論不受廣泛認同,你又怎樣看呢?在Wikipedia搜尋Philips Curve吧!通脹和失業率之間是否一定是成反比呢?

閱讀更多:【經濟學思維】10個你必須要知的經濟學理論,你的世界觀從此改寫!(上)

Source: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 N. Gregory Mankiw

Text by Fortune Insight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