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思維】10個你必須要知的經濟學理論,你的世界觀從此改寫!(上)

Business

1,307

經濟學理論似乎遙不可及,但其實當配合現實例子,所謂的理論全都貼近生活,在現實站得住腳。

究竟怎樣才能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問題?讓我們從Gregory Mankiw的Principles of Economics了解一下經濟學!

這10項理論分別嘗試解釋3個社會問題:人們如何作出選擇?人們之間如何互動?甚麼力量能影響社會、經濟呢?

Photo from Shuttestock

1. 人們會面對抉擇,並需要作出犧牲

相信大家都有聽過「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句話。意思是:要得到一樣東西,我們必須放棄另一樣東西 — 不論是金錢、時間,或其他東西。「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有時候,我們又想看電視,又想睡覺。此時,我們只可以作出選擇,二擇其一。

2. 你放棄的就是「成本」

因為我們面對抉擇時,必須放棄一些東西。認清放棄了甚麼有助我們作出選擇。

上大學的成本比一般人想像多,因為你不但要交學費、買教科書、電腦等,你還放棄了4年的工資。假設你一個月能賺$8,000,4年的時間就放棄了$384,000的工資(還未計算你會升職、加人工)!

當然,我們都要考慮畢業後的工資溢價,並作出計算。簡單來說,整體的得益比成本高的話,就去做吧,不論是讀書或是工作!

Photo from Shutterstock

3. 理性的人「邊際」地思考

理性的人會有系統地用最有效率的方法完成他的目標。而「邊際」地思考正是經濟學式思考的根基。

你有$10,一個蘋果的售價是$2。你會買幾多個?

3個?4個?胡亂的猜想只會浪費時間和金錢,經濟學家會「邊際」地思考。

你應從0個開始,想一想你心目中一個蘋果值多少錢。當你一個都沒有時,你可能較想要有一些,可能願意用,譬如$5買一個。因為你心中的價錢比「市價」高,你就應該買多一個。

如此類推,當你有3個時,再買多一個的動機就較小了。可能多一個蘋果對你只值$1,那你就應該停止,總共買3個。

4. 人們受「動機」影響

「動機」(Incentive)不是好的翻譯,簡單來說,打工仔上班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都是薪金,是利益。

當紅燈過馬路的罰則很高,又有閉路電視的話,我相信應該很少人會胡亂過馬路。不是因為正義,或道德,純粹是因為高昂的罰則。

正因為理性的人衡量利弊,比較成本和得益,「動機」就會直接影響人們的行為。

以上4個理論就嘗試從經濟學角度,理解「人們如何作出選擇?」這個問題。下一篇就會探討其餘兩個難題。

閱讀更多:【經濟學思維】10個你必須要知的經濟學理論,你的世界觀從此改寫!(下)

Source: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 N. Gregory Mankiw

Text by Fortune Insight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