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得】三個兒子都送上史丹佛大學,教育博士陳美齡:鼓勵孩子照興趣而行。

Lifestyle

3,077

「如果你的孩子很喜歡打戰鬥陀螺,不要用負面的方式責備他愛玩,把注意力放大並立體化,想想看,我們生活在一個很大的宇宙陀螺中,陪他踏出第一步,閱讀力學書籍、尋找夢想,或許他就是未來的陀螺專家跟宇宙博士。」陳美齡如是說…….。 Photography: Kair Chen

陳美齡,出生於香港,長期旅居日本東京數十年。她的身份是藝人、作家、史丹佛大學教育系博士,並擔任日本聯合國國際兒童緊急基金協會大使。同時她也是將三個兒子送上史丹佛大學的母親。在1980年代,她因自身經歷挺身而出爲職業婦女發聲,當時,在思想保守的日本傳統社會掀起一陣「Agnes controversy(陳美齡論爭)」。

Photo From 灼見名家

「1986年我生下大兒子,他出生時我手上有七個電視節目,休息了三個月,電視台與廣告客戶希望我能回到工作崗位,我那個時候就帶著小孩到電視台上班。」陳美齡語氣溫柔而堅定地說道。在日本,「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可以說是根深蒂固,同期的日本女星,像是松田聖子、山口百惠,結婚生子後便以家庭為重淡出演藝圈,反觀陳美齡,卻渴望同時兼顧家庭與事。她的行為讓日本的勞動母親與職場性別平等議題受到社會高度關注,最後甚至促成女性產後就業法律條款的修訂。回憶起那段風風雨雨的日子,陳美齡滿懷感恩地說:「很開心我當時的辛苦能對女性的未來有那麼一點點貢獻。」

2016年,陳美齡在香港出版《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史丹佛》一書,她大方分享自己的教育觀念,引發熱烈討論。她認為世界上沒有壞孩子,教小孩去夢想、照興趣鼓勵他們去追求是父母親的責任。像是大兒子從小就喜歡烹飪,她便從三歲就帶著他進廚房。縱使長大後沒有當成廚師,但他還是很熱愛做菜,「他去年在美國結婚時,親手做了80個人份的餐點招待賓客,過去的練習都不會白費。」陳美齡認為「教育的目的」並不是一定要有一個結果,而是培養孩子喜歡去學習、去分享。除此之外,幫助孩子找到方式去表達、開拓視野很是父母親要練習的功課,「如果你的孩子很喜歡打戰鬥陀螺,不要用負面的方式責備他愛玩,把注意力放大並立體化,想想看,我們生活在一個很大的宇宙陀螺中,陪他踏出第一步,閱讀力學書籍、尋找夢想,或許他就是未來的陀螺專家跟宇宙博士。」聽到陳美齡的這一席話我內心不由得產生滿滿敬意,「教育」的確是一門很大的課題與學問,為人父母從小到大的身教與價值觀對孩子的影響,可能遠遠超過同儕與環境,這也是陳美齡想與讀者分享的:「作為父母,也要懂得去學習、反省、去改變自己。」

陳美齡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教育經驗集結成書,每年光是兩岸三地的演講邀約就將近上百場。

而問道她曾待過加拿大、美國、日本、香港,歐美教育與亞洲教育的差異與各自值得效仿之處?「大家普遍都認為歐美的教育風氣很自由是好的,但我想提醒的是,自由不是放任。」陳美齡語重心長地與我侃侃而談。她認為,人生就是不斷選擇的結果,每一個選擇都會影響著下一個選擇。在孩子小的時候,她帶他們買東西時,會在旁告訴他們哪些是對身體好的、哪些可能是不需要的、哪些是便宜的、貴的,最後再交由小孩自己選擇,回到家吃飯時若小孩不想吃,便教育他們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孩子也會藉此了解聰明選擇的重要。而在陳美齡眼中,亞洲教育往往把「責任」看得比「愛」還重,她認為父母親與小孩都要學會表達心中的愛,小孩因為喜歡跟父母相處才回家吃晚餐,而不是因為責任,這樣與家人互動的關係才是美好的。

採訪將完,陳美齡起身準備離開前往下一個工作,從她身材纖細的背影完全看不出已年過60歲,想起剛剛出版社的工作人員說道,她每年在日本、中國、香港將近100場的演講更覺得不可思議。從與鄧麗君齊名的少女歌手到擁有美國史丹佛教育學博士的教育家,雖然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但在陳美齡身上,永遠不變的是那份積極、善良與樂觀,她踏著輕巧優美的步伐,繼續用她溫柔獨特的方式影響著無數個女性的美麗人生。

Source : TAIWAN TATLER 
本文由合作夥伴TAIWAN TATLER授權轉載,並同意FORTUNE INSIGHT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她將三個兒子都送上史丹佛大學!教育博士陳美齡:「教育的目的並不是一定要有一個結果,而是培養孩子喜歡去學習、去分享。」〉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