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癌症研究所的Prof Mel Greaves經過30年研究,最新報告指出,現代無菌生活環境是兒童白血病的成因。
白血病又稱血癌,是兒童最常見癌症。在英國,每20名兒童就有1人具白血病基因變異,當中1%會演變成血癌。在香港,每10萬名兒童,有4人患上此症,平均每年有50多個新症。
兒童白血病是由2個基因突變引起。教授認為血癌的形成有三步:
第一步、嬰兒在子宮內發生基因突變,但僅1%有這種突變的人後來會發病。
第二步、在童年時引發,主要發生在出生首年的幼兒活在幾乎無菌的環境,令免疫系統變得非常脆弱。
第三步、當孩童感染疾病,免疫系統功能同時失效,就會演變成白血病。
第一步似乎無法阻止,第二和第三卻可以避免。由於先進社會的醫療和衛生條件非常好,飲用水淨化、所有用具設施都徹底清潔消毒,當然還少不了抗生素。
Greaves列舉了多項證據以支持把細菌微生物趕盡殺絕,會帶來不良影響。
如:那些在完全沒有微生物狀態下繁殖的動物在受到感染後會得白血病。母乳有利於增加白血病的抵抗力,因為吃母乳可以刺激腸道內有益細菌的生長。
另外,去幼兒園的孩子以及有哥哥姐姐的孩子患白血病的比例較低,因為他們接觸細菌的機會較多。
也許「大菌食細菌,細菌當補品」並非毫無道理。這項研究決不是責備過於講究衛生的父母,只是希望表明社會和醫學進步也會付出一定的代價。
Greaves認為,清潔家居固然必要,但毋須做到完美,家長對於一點小病也無須太擔心。他建議在初生首年,鼓勵孩子多跟其他嬰兒或年紀大一點的小孩接觸。
過去,人們往往對微生物避之則吉,但該研究表明這是現代醫學發生重大改變的一部分。
認識到微生物在我們健康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可以對某些疾病有全新的認識,其中包括由過敏引起的各種疾病乃至到抑鬱症及白血病等。
Source:BBC
Text by Fortune 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