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非洲豬瘟爆發以來,中國內地豬肉價格不斷攀升,在有關疫情發生前,中國豬肉的歷史高位僅每公斤 21 人民幣,而現時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已達到每公斤 30.56 人民幣。各省政府為穩定豬肉價格,紛紛從生產、零售、供給等生產線上給予支援,以抑制高企的肉價。
自今年 4 月起,包括湖北、安徽、四川在內的 29 個省份已啟動價格補貼機制,為國民提供合共 20 億人民幣的豬肉補貼,而近日以福建為首的多個省份更設立限購機制,從 9 月 6 日起居民需要以身分證核實身分才可以購買豬肉,每人每日限購 2 公斤,每公斤提供 4 元人民幣補貼。明溪則針對超市供應鏈進行補貼,撥款 20 萬人民幣對 4 家超市補貼,及限制超市每日銷售條肉、腿肉各200公斤,瘦肉、排骨各100公斤,居民每人每次限購兩個品種,單品限購1公斤。此規例未有訂立時限,視乎豬肉價格走勢方決定下一步政策推行。
至於生豬供應方面,包括廣東在內的多個省份亦為提高生豬生產給予保障。浙江提出於本省種豬場引進的種豬提供每頭 500 元人民幣的津貼,直至本年 12 月 31 日。而主要的生豬供應省四川則為各地市開出最低供應配額,較繁榮的成都市需要每年出產 557 萬生豬,而較偏遠的攀枝花市則被要求每年出產 42 萬頭生豬。
而是次計劃中亦包含獎勵政策,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發言指,價格臨時補貼實行「按月測算、按月發放」,即是若某個地方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按月提升達一定數額(漲幅 3 %),或食物類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達標(漲幅 6 %),便會獲得國家從規定渠道發放的補貼。估計是從相關肉類直接津貼,或按銷售額給予商家一定比例的補貼等措施,以刺激當地豬肉價格進一步下調。
綜合報導
Text by Fortune 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