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入為出」一向是中國傳統對財富管理的重要原則,然而,理應與「負債」互不相干的這個民族,卻自 2008 年起,負債水平不斷攀升,屢創新高,以下 5 點將會詳細分析現時中國大眾的債務危機:
1. 超過 50 %的宏觀槓桿率
槓桿率是衡量公司負債風險的指標,而具體指權益資本與資產負債表中總資產的比率,則可以用來反映公司的還款能力。而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等權威機構就採用了國際上慣用的全社會槓桿率來計算國民經濟四大部門的債務水平,就是政府部門、居民部門、非金融企業部門和金融機構總債務佔GDP的比重。據此,拆分出來的居民槓桿率(居民部門債務佔GDP比重)成為衡量居民債務整體負擔的重要指標。
而在上圖中可看到, 1996 年中國居民槓桿率由 3 %升至 2008 年的 18 %,但是自2008年以來,居民槓桿率開始呈現迅速增長的趨勢,在六年間翻了一倍,達到 36.4 %,到了 2017 年第二季度時,居民槓桿率已經高達 47.4 %,較 2008 年激增了近 30 個百分點,高於國際上大多數新興市場國家的平均水平。而這一數值尚未考慮住房公積金貸款和P2P、現金貸款等貸款,倘若將它們納入考察範圍,中國居民債務佔 GDP 的比重就已經將於 2017 年 7 月突破至 54 %。而如果按照當前速度擴張,到 2017 年底預計將達到 56 %左右,這與不少發達經濟體 60 %以上的居民槓桿率水平齊平。但是,對比美國,美國居民槓桿率從20%上升到50%以上卻用了接近40年時間,而中國卻只用了不到10年,其他國家對中國居民槓桿率飆升速度可是望塵莫及。
2. 高於 77 %的債務收入比率
而衡量家庭負債狀況的另一個指標則是債務收入比率。債務收入比率是家庭債務餘額與年收入的比值。相較於居民槓桿率這樣的宏觀指標,債務收入比更能直接反映一個家庭的負擔程度和債務風險。對中國居民部門整體債務收入比率進行具體測算。中國居民部門債務佔居民部門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則從 2006 年 18.5 %暴漲至 2017 年 8 月的 77.1 %。但是該統計數據主要來自商業銀行統計數據,而事實上,中國居民不僅向銀行借貸,還會向親朋戚友借款,向互聯網金融公司借款。以 P2P 為例,截至 2017 年 12 月末,網貸之家統計的 P2P 貸款餘額為 1.22 萬億元,但這些債務是沒有計算在內的。由此可推論,中國居民的實際債務收入比高於 77.1 %。
3. 超過 70 %短期債務收入比率
從上圖中可見,中國居民的短期債務收入比率,明顯要比債務收入比率理想許多。但自 2009 年開始,短期債務收入比率卻一直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且 6 年間翻了一倍有餘,從 2008 年的 10.16 %升至 2014 年的 20.64 %,這無疑是債務收入比率增長過快的信號。此外,短期債務收入比率數值不高卻是藏有極大的隱憂。因為短期負債,是指將1年或者超過1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償還的債務,而更不包括房貸。
雖然房產按揭還款的期限長達 10 至 30 年,但每月或每年的還貸仍是當期的短期債務。從上圖顯示,來自居民的新增貸款中,中長期貸款自2012年第三季度起一直高於短期貸款,而從2015年第三季度開始,二者差距更有明顯的加大趨勢,中長期貸款佔比率一度達到94.9%。近期居民部門中長期貸款的比重雖然有所回落,但也保持在70%以上。
4. 63.2 %貸款存款比率
居民部門貸款與存款比率亦可以對居民負債水平加以量度。其中,居民存款餘額可反映居民的資產和財富狀況,而居民貸款餘額則可以反映居民的負債狀況,因此居民貸款存款比率也可以衡量負債和償債能力的變化趨勢。而上圖中,中國居民部門貸款/存款的數值一直大幅上行。 由 2009 年 1 月至 2017 年 11 月,居民貸存之比率從 24.6 %攀升到 63.2 %,創下了歷史新高。
5. 70 %左右新增貸款存款比率
從上圖中,居民新增貸款與存款之比率的走勢並不穩定,近幾年的平均值一直在 70 %上下。但從季度數據來看,近來居民新增存款卻有下降趨勢,而新增貸款則有上升趨勢。這也間接反映出,中國家庭的負債水平有持續上升之勢。
Source: 中國新聞網
Text by Fortune 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