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打工仔或自行創業者,經營的過程中,最在乎的一定是公司到底有沒有賺錢,免得出現商品狂賣,公司卻是虧錢的窘境。但到底要怎麼確定這件事情呢?
要回答以上的問題,就要學會看懂財報中的「利潤表」。一提到財報,你可能擔心上面會充斥一堆數字,還沒開始了解,便想要放棄。其實只要掌握幾個關鍵項目,就能夠清楚了解一間公司的獲利狀況。
一份完整的財報當中,包含資產負債表、利潤表表、現金流量表以及股東權益表,而當中的利潤表是從企業賣出商品或服務得來的收入開始計算,一步一步扣除相關費用,最終得出公司正在賺錢還是賠錢。
賺錢與否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領導者可從中了解自己付出的成本,細部思考每項成本支出的必要性,確保營收扣除成本後,能帶來足夠利潤。如果公司營收大幅成長,獲利卻沒有同步提升,就應該回頭檢視這些支出的成本。
利潤表關鍵數字: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費用
營業收入通常會簡稱為「營收」,也就是公司賣出的所有商品和服務金額。舉例來說,這個月賣出了100件衣服,每件售價是1,000元,那麼這個月的營收就是10萬元。因此,賣出愈多,或是單價愈高的商品,就能創造出更高的營收。但要留意,營收愈高不代表你一定能取得更高的獲利 ,這是因為在製造商品的過程中一定會產生成本,稱為「營業成本」。
營業成本的定義,是製作這項商品時直接會花到的錢 ,像是製作衣服的布料、染料,或運送這些原料的費用。所以想要提高利潤,除了從營收著手之外,降低營業成本也是方法之一。
有了營收與成本之後,就可以算出「毛利」。而毛利才是公司用於營運、管理等維持公司經營的金額。有了毛利之後,公司還可以順勢計算「毛利率」。毛利可以做為公司衡量一個商品是否值得繼續販售的指標,同時反映公司是否做好成本控制。
懂了毛利之後,你可以初步判斷公司目前的獲利情形,但先別急著停在這裡,因為一間公司之所以能繼續營運, 除了直接成本之外,還包含許多間接成本,稱為「營業費用」 。像是設計新款式衣服的資金、為了要讓衣服賣得更好,在網路上投放廣告的行銷成本等,或是百貨公司櫃位的租金。
稅額也是重要指標
當毛利扣除營業費用,便能得到「營業淨利」(稅前淨利)。但營業淨利,依然不是公司最終的獲利,因為別忘了政府還會向公司課稅, 用營業淨利再扣除稅額之後,才能夠找到一間公司的「淨利」(稅後淨利) ,也就是這間公司到底有沒有賺錢的終極指標。
解讀利潤表時,如果你只是想知道公司的獲利情形,那麼直接找到「淨利」的項目即可 。但其實從營收、營業成本到淨利,各項目都擁有各自的參考價值,並協助了解公司營運的情形,像是某一年突然賠錢,可回頭去看是因為銷售不好,還是成本太高,更能理解公司獲利與否背後的原因。
Source:綜合報導
Text by Fortune 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