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股票分析有兩大門派,分別是技術分析派以及價值投資派。價值投資者分析公司的年報以及經濟、行業環境。以判斷一間公司的前景,決定是否投放資金。而技術分析則以過往的數據來預測未來走勢。
但你又有沒有想過Google的搜尋紀錄也能夠成為投資的指路明頭。華威商學院的助理行為科學及財務學教授Tobias Preis就在Ted Talk上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
Tobias Preis首先運用Google的免費工具Google Trend,收集關鍵字的熱門程度。關鍵字又按照於金融行業的相關程度作出一個排行。例如「債券」的相關程度就比「旅遊」為高。
然後Tobias以關鍵字「Culture」(文化)為例,每當Culture的搜尋熱度下降,Tobias便買入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持有相關資產一星期後便賣出。反之當搜尋熱度上升時,便沽空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一星期後再買回。
結果並不盡如人意。如果你由2004年開始按照上述的方法進行買賣。你的回報僅有5%,相反最為簡單的Buy and Hold策略卻能為你帶來超過16%的回報。
但你可能會問:「文化」這個關鍵字與金融的相關程度不高啊!沒錯,以相關度低的字詞作買賣參考無異於隨機買賣。若果我們以「Debt」債券作用關鍵字呢?
結果令人咋舌。由2004年到2011年間,你的回報是326%,足足比原本的資產上升了30多倍。相比起Buy and Hold的16%可謂極佳的買賣策略。
Source: Nature
Text by Fortune 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