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仁.黃傑龍|FI SPOTLIGHT

FI Spotlight

17,922

持續兩年的社會狀況和疫情令各行各業踏入寒冬,加上政府推出的防疫措施,餐飲業更加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迷。旗下擁有日本燒肉品牌「牛角」、涮涮鍋品牌「溫野菜」、「牛涮鍋」等的叙福樓集團(01978),卻在「疫市」之中「逆市」而行,今年不但錄得盈利的新高,而且持續開設新分店,旗下餐廳的顧客更是每天絡繹不絕。

建立良好品牌形象的背後,有賴其集團主席黃傑龍(下稱 Simon)。他說自己沒有聘請任何「公關」,自己就是公司中的唯一公關,今時今日要在網絡上站得住腳,如何經營企業形象,是非常關鍵的一環。因為在疫情期間,集團樂意與員工共度時艱,在防疫措施上盡心盡力,被外界冠以「良心老闆」的稱號。

雖然他對這個稱號不以為然,但從他的經營理念之中,可見叙福樓集團能夠在逆市中突圍而出的原因。

不認自己是好老闆 關懷員工只屬人之常情

談起 Simon,讀者對他的印象或許是多年前,他參與了一個叫《窮富翁》的節目,因此給予人們一個開明老闆的印象。

外界一直稱 Simon 為「良心老闆」,與員工共度時艱的事蹟被傳媒廣泛報道,他卻不會以「好老闆」自詡。他坦言也許是受父親的價值觀影響,認為關懷員工只是人之常情,希望在能力範圍內盡好僱主的責任。他以自製一百萬人壽保險保障員工接種疫苗為例,有網民嘲諷他眼中的人命只值一百萬,但他表示人命是無價的,賠償金額只屬於能力範圍,希望以此鼓勵而非強迫員工接種疫苗。

公司與員工之間必須有信任,保障員工和維持營運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如何能平衡員工和老闆之間的利害?他說:「只要用心關懷員工,相信員工也會感受到」,又指旗下員工的服務態度受到不少顧客的讚賞,因此他相信只要對員工好,客人滿意服務,公司的生意便能形成良性循環。

不論在網上平台和顧客之間,叙福樓集團一直都能維持良好的聲譽。在贏得讚賞的背後,卻沒有任何公關部門的協助。Simon 直言自己就是公司唯一的公關,親自管理社交平台上的專頁,記者請教他如何避免公關災難,Simon 認為面對外界的質疑,應該坦誠對待和討論,看待每一位網民如現實中的朋友,而關鍵是互相尊重。

談起「企業社會責任」一詞, Simon 認為這並非只是企業的責任,他坦言每個人作為地球的一份子,應該都要愛護生活的地方;不過餐飲業其中一個重要的職能,是為基層市民提供就業機會,他認同是社會責任的一部分,加上疫情期間,縱使防疫措施令餐飲業的行政工作大增,業界亦依然有責任做好防疫。

疫情下火鍋店首當其衝受重擊 最大挑戰:看不到完結

Simon 憶述疫情初期整個社會處於緊張和恐慌的氣氛,而公司真正遇上的第一個危機是外界對「氣溶膠」的憂慮,同時出現「打邊爐家族」感染群組,對於一半業務是火鍋店的叙福樓集團而言,可謂是首當其衝的重大打擊。

面對公眾對於「氣溶膠」的恐慌,他不得不作出全線「溫野菜」及「牛涮鍋」分店暫時停業的決定,當時火鍋店的生意額甚至大跌九成,他形容是災難性的影響。

雖然當時每個月的虧損嚴重,但他堅持調配受影響員工到其他分店,未有要求員工放無薪假,並且和副主席商議後決定自行扣減一半人工。當時甚至要求 CFO 預先計算好遣散費,「可想而知有多凶險」。

雖然恢復營業後生意依然受影響,但這次危機奠定了積極和主動抗疫的公司方針。在政府規定防疫措施前,他們已經率先自行制定措施,包括用易拉架隔開餐桌、限五成入座率、設「執枱專員」等,又在門市張貼有關換氣率的告示,漸漸建立顧客對光顧食肆的信心,「由劣勢慢慢變返做優勢」。

在晚市禁堂食規定之下,選擇和家用爐具品牌合作推出外賣套餐,雖然對於虧損幫補不了多少,但足以保持士氣和品牌的知名度。捱過了疫情初期的危機,他對客人的支持表示感謝,「在做得好的地方堅持認真做,客人都會知道」,除了確保客人的信心以外,亦給予員工有意義的目標。

談到最大的挑戰,Simon 表示是「看不到完結」的疫情。經營生意的最大困難是不可預知的因素,未知疫情還要持續多久,而且疫情是牽涉人命安全的危機,因此每次決策的壓力比以往大幾倍,不單是考慮生意的因素,還要顧及員工的安全。

決策固然需要作綜合考慮,但必定不可忽略的是健康安全。例如當時曾有確診者到訪牛角門市,即使衛生防護中心未有要求他們即時採取措施,但他們主動立刻停業並進行消毒,及後到訪的確診者未有形成傳播鏈,其處理手法更獲得其他食肆借鑑。在政府未有推出指引前,要短時間內實行防疫措施並非易事。他憶述當時有參考國內和外國的做法,用最少的資源作出最快速的應變,加上員工上下一心地配合,成功確立了 「認真防疫」的品牌形象。

新常態下開闢創新方向 稱年輕人的未來仍有希望

縱使疫情令消費生態有所轉變,但 Simon 表示餐廳始終無可取代,因為人們仍有社交及娛樂的需要,不過防疫意識在可見的將來仍然會繼續存在。以往大眾追求食物的味道,經過疫情後,相信衛生亦會成為顧客選擇餐廳的重要因素。「有朋友跟我說,疫情以來不斷都是食外賣,一旦疫情放緩,真的不會再叫外賣了,一定會到餐廳享受食品。」他如是說。

維持營運的同時,創新亦成為疫情中開闢的另一個新方向。Simon 認為創新分為幾個層次和階段,例如在餐廳原本的業務上,在分店引入機械人協助「執枱專員」,以減輕員工負擔和減少感染風險。而餐廳業務以外亦嘗試另覓生存的空間,例如善用物流和採購業務的優勢,開展網上超市的業務,不過他表示集團的重心會繼續放在餐廳業務。

除了原有業務,他直言自己對於投資初創公司有興趣,但首先要在意念上足以「amaze」他,因為他不認同「抄襲式初創」,若一間初創只是精於抄襲別人的成功,始終難以超越市場上現存的競爭對手。

Simon 認為投資初創公司並非「單純計數」,而是「買下夢想和無法想像未來」。因此他認為年輕人的未來絕非沒有希望,他以挖礦來形容上一代人和年輕人的關係:「當年輕人埋怨上一代把銀礦全部奪走,說穿了你跟我爭銀礦,我一定有優勢,但年輕人卻可以憑著新的思維和視野、無窮的青春去挖到金礦,不是嗎?你看那些互聯網初創,很多年輕 CEO 一炮而紅,憑藉的是對新事物的敏銳觀察。」

未來將繼續投資本地業務 戰勝恐懼為最壞作準備

面對營商環境和前景不明朗,不少人選擇移民、外國企業撤資,他認為面對已經面目全非的世界,不論本地或國際政治、人們的意識形態都有所轉變,因此自己亦只能一起轉變。但 Simon 表示會繼續投資本地業務,甚至希望加快擴張業務的步伐。因為「自己的根就在香港」。他直言:「影響信心與否只屬『虛擬』的心理狀態,信心只是在腦裡發生的事情,但恐懼是要戰勝的」。

他又寄語選擇移民的港人,「對香港沒有信心的話可以離開,但不能因為恐懼而離開,只可以為了未來的盼望。一旦你因為恐懼而離開,心態永遠被恐懼籠罩」。

Simon 直言自己並非一個樂觀的人,但是會作最好和最壞打算的思考型人格,「只要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化,即使遇上最壞的情況,也不會跌入恐懼的深淵,而是為最壞作出準備,就能繼續向前行」。他形容人生只是一場遊戲,就像「認真打機」一樣,自己旨在認真地度過每一天。

賺錢當然重要,但人生目標不應只是賺錢而已,Simon 嚮往體驗不同的生活,未來也許會繼續進修,甚至考慮過買入農地耕作,又或研究他感興趣的宗教學。無論選擇哪一種生活,他不會以「工作狂」李嘉誠為榜樣,皆因「上天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死亡最終都會來臨,但同時也是上天給予最大的恩賜」。

人生匆匆數十載,對於一些日常中的不如意,無謂太過介懷;或許對 Simon 而言,經營之道不在於狹隘的商業計算,而是在於貫徹始終的「誠」;對於複雜的世度,對於公司的治理,以至自己的人生,一律如是。

TEXT & INTERVIEW:Jenny

COORDINATE:Chi

PHOTOGRAPHY:PMan Tam

LIGHTING : Karl Shum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