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今日舉行國會大選,為即將卸任的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選出繼任人,為後默克爾時代的德國以至歐洲指明方向。默克爾所屬的中間偏右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 CDU)正努力爭取選民支持,希望可以扭轉民調落後其主要左派對手社會民主黨(社民黨 SDP)的劣勢,延續執政地位。有評論指默克爾離任將會是調整外交方向的好機會,期望新政府可以一改前朝「縱容」的態度,對中國採取強硬措施。不過,民調指出沒有政黨得票可以超過三成,意味要知道新政府未來方向仍然言之尚早。
默克爾執政近十六年,曾被稱為當今世上最具影響力的女性,將德國改造成歐洲經濟支柱之一,在國際外交舞台上亦有著重要地位。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更將默克爾當成歐洲代言人,因此默克爾的離開將影響歐洲的走向。
《德國之聲》有評論指,默克爾一直奉行的對華政策為「以貿易促進改變(Wandel durch Handel)」,但顯然並不奏效,變成縱容中國在新疆侵犯人權、打壓香港民主活動、非法建造島嶼等與歐盟核心價值不相容的行為,期望新政府可以對中國有更強硬立場,不要將經濟利益放在共同價值之前。
民意調查顯示,社民黨候選人、現任財政部長兼副總理舒爾茨(Olaf Scholz)支持度不斷攀升,超越在競選期間出現不少「甩轆」情況的基民盟候選人拉舍特(Armin Laschet),有機會造就十六年來首次政黨輪替。而排第三的則是首次競逐總理職位的綠黨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民調預計,沒有任何政黨可以獲得30%的支持率,即使是1949年德國選舉史上成績最差的獲勝政黨得票率都有31%,顯示選民對面前的選擇感到不知所措,猶豫不決。
默克爾帶領德國渡過金融海嘯、難民潮、英國脫歐等一系列危機後,於2018年宣布不再競逐連任第五個任期。因此,今次選舉成為自1949年西德舉行民主選舉以來,首個沒有現任總理尋求連任的選舉。在8300萬德國人中,約有6040萬合資格選民可以主宰新一屆國會的組成。但按德國選舉制度,要決定下任總理誰屬,仍然有待選舉後政黨間為籌組政府所舉行的協商結果。
Source:綜合報道
Text by FORTUNE 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