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探測器洞察號探火星 首揭內部結構 科學家:結果令人興𡚒

Feature

475

據報,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主導的任務,由「洞察號」(InSight)探測器在火星感知,最新的數據顯示,火星地殼的平均厚度在24公里和72公里之間,較先前預期的要薄。

科學家們表示,洞察號的數據,可描述到火星的內部岩層結構。但關鍵發現,是得悉火星地核大小,其半徑為1830公里,處於之前預計值的頂端。洞察號是與地震學家研究地球內部分層的相同方式,透過跟蹤振動信號取得結果。

是次為科學界第一次成功直接測繪除地球以外的行星內部分層結構。早前科學家亦曾在月球上做過類似事情,但火星(總半徑:3390公里)的規模更大。

另由法國和英國領導的儀器小組確定,探測器正下方的火星堅硬外層地殼,有20公里或39公里厚(取決於位處精確分層)。結合其他已知的表面地質推斷,平均厚度在24公里和72公里之間。相比之下,地球的平均地殼厚度只有15至20公里。只有在喜馬拉雅山般的大陸地區,才能達到70公里。

任務小組表示,從新的直接觀測中得出2個有趣結果。第一,已知的火星質量和慣性力矩意味著火星核心的密度將比以前預測的小,且火星主導成分鐵鎳合金必然富含如硫般質量較輕的元素;第二,關乎地核和地殼之間的一層:是與地幔有關。該層現時較以往假設的薄,且似乎與地球不一樣,該層由石頭組成而沒有重大漸變。

據火星已知大小,地幔極高度不可能達到讓礦物里奇曼石變穩定的壓力。在地球上,這種堅硬的礦物覆蓋著地心,減緩對流和熱量的流失。因此火星形成早期,由於沒有這種礦物導致溫度快速冷卻。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Tom Pike教授為洞察號地震儀系統的主要研究者之一。他接受BBC訪問時表示,是次為首次能用地震學來觀察另一個星球內部,大家在火星上看到的是,有一個更大和比預期更輕的核心,並確實告訴了他們很多有關火星在地質時期的演變信息。

劍橋大學Sanne Cottaar博士形容,洞察號的探測結果是一種壯舉,因為研究火星上發生的微小振動是非常困難。因為振動從未超過4級,人類只能在震中幾公里範圍內才可注意到。「火星震非常、非常微弱。這比在地球上做的地震學更有挑戰性。所以科學家們不得不開發出洞察號探測器才能使用的地震儀。而結果得出的數據,並能用來觀察火星內部結構,是非常令人鼓舞的。」

Source:BBC

Text By FORTUNE INSIGHT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