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一到11月,美國股市好似坐過山車咁刺激。呢兩日,市場大起大落。背後原因,主要係美國政府停擺、財政刺激措施、以及經濟疲軟指標三大主題推波助瀾。
整體嚟講,市場反應正面,主要指數上漲,但隱藏風險的確唔少,投資者要醒目啲,莫要盲目樂觀。
先講美國政府停擺。
今次美國政府停擺已經持續41日,創下咗歷史最長紀錄。美國參議院於2025年11月9日以60票贊成、40票反對的程序性投票通過咗將政府資金延長至2026年1月30日的法案。當中有八位民主黨參議員跨黨派支持法案,法案之後會送交眾議院投票,到時需要由特朗普簽署生效,政府先會恢復正常運作。
美國政府停擺結束現曙光,無疑為市場注入強心針,華爾街各項指數大幅上漲:S&P 500突破6,800點,納斯達克上漲約2.3%(5月以來最佳單日),巨型股指數漲約3%。AI股如Nvidia同Palantir繼上個禮拜拋售後反彈,道瓊斯期貨都跟住升。
不過,財政部長 Scott Bessent 警告,停擺可能拖累第四季度GDP負增長。隱憂仍在,投資者要小心。
另一邊廂,特朗普政府嘅財政刺激措施,又畀市場多咗幻想空間。
特朗普宣布計劃向大多數美國人發放2,000美元支票,資金來自關稅收入,金額預計約890億美元上下,其政策定位係作為貿易政策的直接收益;特朗普仲提議向空中交通管制員發放每人10,000美元的獎金,獎勵停擺期間堅守崗位的員工。但有人質疑,支票最早都要到明年先到手。
究竟侵侵係咪打嘴炮,就真係到時先知。
加上市場傳聞指,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 Kevin Hassett 有機會被提名為下任聯儲局主席。呢個消息令到市場對聯儲局未來政策充滿猜測與懸念。
不過,經濟疲軟指標卻繼續向市場潑冷水。
美國公司在2025年10月宣布裁員約15.3萬個,較去年同期增長約175%,為20多年來該月份的最高數字;信用卡拖欠率達12.4%(2011年以來最高);密西根大學消費者情緒指數降至50.3(1952年以來第二低)。聯儲局紐約分行行長 John C. Williams 話12月減息係「平衡行為」,主要考慮到經濟存在不確定性和不平等風險。
科技股特別因人工智能估值過高引發賣壓,主要投資銀行JPMorgan與高盛均警告科技股可能面臨10-20%的回調調整。能源股成為少數逆市上漲板塊,上漲約1%。
在全球地緣角度來看,中國放寬稀土出口限制,暫停對美關鍵貿易壁壘,都可能緩解美國科技供應鏈壓力。
高盛更預計,聯儲局未來可能再減息三次(12月一次,2026年兩次),利率將降至3-3.25%。
總括嚟講,呢幾日美股樂觀中帶隱憂,美國政府停擺將結束的消息,以及經濟刺激政策,推高美股各大指數,但經濟疲軟走勢及財政風險仍在,投資者記住要分散風險,唔好全押一注。
你有冇因為美國政府停擺消息買入AI股?留言分享吓你的看法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