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全球唯一擁有五間百強大學的城市,更擁有全球頭四所最國際化大學,其專上教育的優勢可謂獨一無二。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加強本港作為國際教育樞紐的建設,冀望透過教育孕育未來,提升香港的競爭力。熱衷服務社會、出任中西區區議員、教育局的資優教育諮詢委員會主席的陳建強醫生,十分認可《施政報告》所提出的方向。他表示,香港正處於轉型關鍵期,經濟結構不斷調整,挑戰與機遇並存;在這樣的時代,教育尤為重要,因為它不只是知識的傳承,更是培育年輕一代的根基。陳建強直言,年輕人是香港的未來,而教育,就是塑造未來的力量。
建設北區大學城 投資香港下一代
《施政報告》宣布加速發展北部都會區,並預留了90公頃土地用於建設北區大學城,其中首批位於洪水橋的大學城土地預計在明年底完成平整。此外,大學城更將突破傳統模式,實現教育與創科產業的深度融合。陳建強指出,香港經濟現時面對轉型挑戰,必須合理運用社會資源配合發展。他語重心長地道:「大家一定要理解教育,這關乎我們下一代,如果現在不投資下去,絕對是失了時機。」
陳建強指出,透過建設北區大學城,學生不但能獲得優良教學資源,其次大學城將興建宿舍,此舉能解決外國學生的住宿煩惱,增強他們來港讀書的意欲。他認為若北區大學城能好好發展,將在國際社會上形成良好口碑,對香港有莫大脾益。
20億元加強中小學生AI教育 助他們掌握未來
人工智能(AI)發展一日千里,對全球經濟、勞動力市場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重大且深遠的影響;《施政報告》宣布在優質教育基金預留20億元支援中小學數字教育,全方位加強培育學生的AI素養。
陳建強表示,以往香港可能對於科研的發展和機遇覺得沒太大需要,但「時移世易今天正正需要」!他指出,這20億元的資源猶如一撮小火苗,能夠帶動學生、家長、商界,以及社會共同發展。陳建強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突破傳統框架,將這筆錢能夠做到「1+1>2」的效果,為中小學生奠下基礎,讓他們能夠在𣊬息萬變的未來都能夠維持競爭力。
厚植學生家國情懷 孕育愛國情神
《施政報告》提出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日常學與教,並積極舉辦多項愛國主義活動,籍此凝聚社會向心力。陳建強認為現時是合適的時機去將愛國的心情與日常生活融會貫通,「所有愛國主義的教育,其實不是單只在書本上,更希望在每日的生活上、工作上,市民都在不同的方向體現出來。」
TEXT & INTERVIEW : Tony Chung
PHOTOGRAPHY:Naja L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