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專欄|書本變成電子化,對出版商及作者有利嗎?|人頭馬

Feature

38

話說2025年香港書展,90萬人次擠爆灣仔會展,雖然有風暴吹襲,但讀者熱情不減,現場講座例如「AI時代文學的生與死」,聽到我呢個90後都心癢癢。

作為一個細個喺香港長大嘅港孩,我細個最愛睇天航嘅《三分球神射手》,嗰本書講天才神射手游祉龍哥哥失蹤後,弟弟喺荒蕪工廠區籃球場奮鬥嘅故事,熱血到我成晚夢想自己投三分波。嗰陣時,實體書係我嘅精神糧食,點知而家電子書當道,書展都見到出版社推電子版。

呢個轉變,對出版社同作家嚟講,到底是福是禍?

先講好處,電子化真係畀出版社同作家多咗條出路。香港出版業近年面臨大挑戰,資本市場萎縮,獨立出版社如「界限書店」、「藍藍的天」被貿發局拒絕參展書展,疑似同去年敏感書籍有關,搞到佢哋轉戰民間活動如「無處不閱讀」這樣的獨立書展。

電子書就唔同,成本低到離譜,無需印書、運輸同存貨,出版社可以即刻上架,賣比全球讀者。書展有台灣「格子盒」工作室推電子書,連 CUHK Press 同中華書局都跟上潮流,推出電子平台幫佢哋接觸大灣區市場。

對於作家嚟講,電子化就更加靈活,天航新作《叮叮園區奴隸戰記》喺書展首發,基於真實詐騙案例改編,搞笑式反面教育讀者防騙,電子版一出,粉絲即刻下載,唔使等運書。

天航另一本《遇見妳是我最大的福氣》講佢同台灣老婆嘅婚姻故事,亦都出咗電子版。天航提過,喺馬來西亞數碼遊牧生活時,全球粉絲都買到呢本書,從而擴闊到佢自己嘅收入,唔使靠實體書展。

但電子書,確實唔係萬靈丹,壞處都夠晒頭痛。

香港出版社整體銷售下滑,電子書平台分賬狠毒,作家同出版社賺得少過你想像,仲要面對盜版同閱讀人口減少,年輕人寧願刷短片多過睇書。

蔡瀾喺2025年6月離世,標誌香港四大才子時代完結。閱讀對於新一代年輕人嚟講,又係代表一樣咩嘢呢?

我細個靠《三分球神射手》燃燒青春,嗰本書總銷量逾20萬冊,歷時四年完成,天航曾因銷量欠佳差點放棄,但最後成為經典。但如果以後由電子化主導,呢類熱血故事仲會唔會畀出版社投資?

更加唔使講,近年來審查壓力加劇,獨立出版社生存空間收窄,電子平台更容易被監控。

總括嚟講,電子化好似一場雙面刃:畀出版社同作家方便同全球市場,但犧牲咗實體書嘅質感同人情味,仲加劇行業競爭。

對我呢個90後,細個靠天航書本搵到熱血同夢想,而家電子書方便,但總覺得欠咗份重量。

你話,電子書係有利定有害?

下次書展,你會唔會仲去搵本實體書回味吓細個嘅感覺?或者,你已經完全轉陣電子版?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