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升西降?|調查:大多數在華美企不再視中國為投資重點 三年防疫及與美交惡使之對內地業務前景悲觀

Feature

165

《彭博》引用中國美國商會(AmCham China)一份新調查報告顯示,中國25年來首次跌出美國企業頭三大重點投資地區,是由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內地經濟問題所導致。然而,大多數受訪企業沒有計劃將業務撤出中國。

近半在華美企不再增加投資 逾一成轉移供應鏈

該會會長哈特(Michael Hart)表示,一年前有六成美國企業指中國是頭號或前三名的投資重點,但今年則下降至45%,中國在全球投資地區的排名正在下降,仍然相當重要,但已非大多數公司的首選目的地。

該會對其成員的年度企業信心調查題示,在華美國企業中有近一半計劃不再進行新投資,另有9%計劃削減投資額,反映出對中國的信心下降。儘管大多數美企暫時繼續留在內地市場,不打算同中國脫鉤,但12%公司表示已經將供應鏈轉移他方,另有12%公司正在考慮部署。這些數字較前一年水平急增近乎兩倍。

三年防疫造成經濟內傷 反覆封城令工廠停產摧毀供應鏈 外資回流意欲低

去年,上海一度封城防疫數月,周邊地區的工廠被迫關閉。哈特表示,目前大多數在華企業希望通過在其他地方投資來降低供應鏈承受的風險。

數據顯示,在華美企整體上自去年起變得越來越悲觀,超過半數企業估計去年無法盈利,更有超過兩成預期錄得虧損,是至少自2019年以來最淡數字。三分二受訪企業指責當局多次封城以及其他動態清零的防疫限制。

哈特表示,結束動態清零非常重要,但要提振市場情緒並不容易,強調中國只能展開一場活動,讓投資者回來視察,以了解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以及是否存在正面的營商環境。他補充指,在外國人決定回流前,當局需要消除目前的旅遊障礙,包括簽證限制和航班不足的問題。

外資近三年無法入華 中美關係急劇惡化 近五成美企視為最重大商業挑戰

調查又顯示,約46%在華美企認為中美關係今年將繼續惡化,高過前一年的24%。受訪企業表示,中美的緊張局勢加劇是他們面臨最重大的商業挑戰,尤其是在技術及研發領域,因為在半導體行業的晶片大戰仍然持續。即使撇開近期疑似中國間諜氣球等火上加油的國際事件,美企對中國市場的前景也較往年消極,三分一的受訪企業對內地市場和經濟復甦前景持悲觀態度。

儘管北京已撤銷動態清零,今年將致力於挽留外資及招商,哈特形容目前進入中國市場的新投資管道相當薄弱,指一間企業通常需要兩至三年時間才能進行投資,惟過去三年中國對外關上大門,大多數外國人無法入華,阻止了這種循環。他表示,該會預期今年春季有一些國際領導人訪華,可能重新啟動上述的商業周期,但任何公司都需要兩三年時間才能作出投資決定。

2022年度企業信心調查在去年10月中至11月中進行,訪問了商會近1,000間企業成員中的319間。

外交部:中國歡迎包括美企在內各國企業進入內地市場,共享發展紅利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中國堅持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中方歡迎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各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共享發展紅利,共同推動世界經濟增長。

在北京,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發問時提及華南美國商會(AmCham South China)近日發布《2023年中國營商環境白皮書》表示,指超九成受訪企業將中國視為最重要的投資目的地之一,75%受訪企業計劃在今年在華再投資。毛寧回應稱,事實證明,中國是外資企業青睞的投資熱土,這一方面得益於中國超大規模的市場和完整的產供鏈網絡。另一方面,得益於內地推動高水平開放,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持續為外資提供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毛寧續指,今年1月中國吸引外資迎來開門紅,實際使用外資的金額按年增長14.5%至1276.9億元。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外資企業持續看好中國市場,計劃擴大在華業務。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22年美中貨物貿易總額達到6,906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她強調,這些都說明中美貿易投資合作是互利共贏的。脫鉤斷鍊,損人害己,不得人心,也是不可行的。

華南美國商會:75%受訪企業擬今年在華再投資 惟當中美企佔28%、中國大陸企業佔43%

華南美國商會周一(27日)發布上述白皮書及《2023年華南地區經濟情況特別報告》。《特別報告》顯示,雖然該會會員企業在去年大額投資項目因新冠疫情延期,對其持謹慎態度,但再投資意願依舊強勁。其中,75%受訪企業計劃今年進行在華再投資,並預留183億美元現金用於未來三到五年再投資,惟此數字按年下跌30.98%。

再投資趨勢方面,四成受訪企業依然將中國列為其全球投資計畫中的首位,創近五年新低,但中國依舊是企業投資最青睞的熱土,逾九成將中國視為最重要的投資目的地之一。將中國作為投資首選的外資企業比例連續第二年出現下降,但仍有過半外資企業列中國為全球前三大投資目的地。

44%的消費品及服務企業及39%的專業服務企業列中國為全球首選投資目的地,而製造業企業的比例則持續下降35%,再次表明中國作為生產製造基地的吸引力正逐漸下降。

該會會長賽亞丁(Dr. Harley Seyedin)指,雖然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嚴重衝擊,但隨着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並進一步放開,中國經濟正朝着復蘇邁進,並將釋放出巨大的活力,這將比預期要快並且更好。他又稱,報告顯示中國經濟在今年將會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重要的「火車頭」。

該會通過隨機抽樣邀請會員企業參加今年華南地區經濟情況問卷調查,收回233份問卷,為確保數據高效完整性,最終採用210間企業提供的有效問卷。惟受訪企業中,美企佔28%,中國大陸佔43%,10%來自歐洲,其餘15%則來自香港或澳門、加拿大及東南亞國家。

對於受訪美企數量下滑,賽亞丁解釋稱,報告數據是在去年12月15日前收集,受當時中國疫情防控政策影響,許多美企負責人無法完成問卷調查。為反映中國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變動的直接影響,該會計劃數月後發布年中報告,將準確、真實地反映政策變動給企業帶來的影響。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