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買單?|多地宣布「棄核」 惟過去三年防疫支出巨大 地方政府恐無錢支付龐大費用

Feature

1,092

內地「動態清零」在一片示威浪潮裡漸下帷幕,繼早前廣東、上海、北京放寬防疫措施後,內地各大城市今日(5日)再陸續宣布放鬆防疫措施,不再要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受到市民一致叫好。惟過去3年「大量」的核酸檢測及建造隔離措施的相關費用,早已大量消耗各地方政府財政資金,讓本就債台高築的政府部門接下來將面臨無法還債、甚至要被迫削減行政服務以抵銷債務的新一輪挑戰當中。

地方政府抗疫支出大 財政赤字較去年增加2倍

自內地2020年爆發新冠疫情後,當局過去3年嚴格執行「動態清零」政策下,各地方政府部門面臨巨大財政壓力。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述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經濟學家喬治·馬格納斯(George Magnus)表示,從中國實體債務的可持續性以及公共服務遭到縮減、地方資產/服務被出售情況下,中國地方政府正面臨巨大壓力。

瑪格納斯表示,若中國持續進行封鎖和大規模核酸檢測持續下去,中國的「金融穩定風險將會增加」(the financial stability risks will increase)。

據中國財政部數據,內地今年1月至10個月期間,地方政府的支出較收入多出11.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約1.65萬億美元),其中「衛生健康」支出最多,較上年同期增長12.6%,為此,地方政府正進行大量舉債。

總部位於加拿大多倫多的全球信用評級機構DERS Morningstar稍早表示,地方政府的財政赤字成為主要憂慮,當中包括一些特殊融資渠道的「隱性債務」,以及一些未經公開的債務,都直接對中國經濟健康構成威脅。

他們認為,中國的高赤字和更低的名義GDP增長,預計將導致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在2022年上升到GDP的50.6%,遠高於中國疫情前的38.1%,成為中國有紀錄以來最高位。

CNN根據中國財政部計算,2022年首10個月,中國的廣義財政赤字(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赤字)達到6.66萬億元(約9,440億美元),較一年前增加了近2倍。

總部位於上海的百仕達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趙薇(Zhao Wei,音譯)估計,今年中國政府廣義財政赤字或超過10萬億元(約1.4萬億美元),成歷史最高。

政府收入減少 地方政府屢傳「拖帳」

中國經濟堪憂絕非偶然,在過去3年抗疫長路下,內地嚴重依賴「社會性核酸檢測」篩選陽性患者、花費巨資建造大量方艙醫院,以及新冠患者的隔離費用等,全由政府「買單」;另外,中國頻頻封鎖下也重挫經濟成長,導致收入停滯情況下,支出瘋狂飆升。

疫情夾擊之下,中國破天荒出台多項「監管措施」,導致內地房地產市場、科企等行業一蹶不振;過往地方政府依賴賣地增加「金庫」的盛況不再,令地方政府財政壓力雪上加霜。

據統計,地方政府過去賣地收入佔財政收入40%。2022年前10個月,土地銷售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6%。疫情重創企業,也迫使各地政府減免稅金達人民幣3.7 兆元,而中國經濟在今年前三個季度只增長了3%。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與新冠疫情相關的醫療支出猛增13%,達到1.75萬億元(約2,450億美元),是所有類型政府支出中激增最多。來自東吳證券分析師估計,僅在今年4至6月,全國進行了108億次核酸檢測,若按照中國大中城市的5億人每兩天進行一次檢測,成本或高達2,400億美元。

另據金融服務機構「中國金融在線數據」顯示,中國最大的上市核酸檢測供應商中,有15家報告了合計440億元(約61.5億美元)的應收帳款或未付帳款,數目較前一年增長了71%。較早前,河南省一家新冠檢測實驗室表示,因當地政府自去年1月以來沒有支付帳單,已停止提供檢測服務。

地方政府面臨財政赤字危機,以及多地爆發「反封控」示威下,加上官方防疫態度趨軟,內地多個省市近日紛紛宣布放寬防疫管制,當中包括不再要求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被民眾視為「大解放」,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上周表示,中國正處於抗疫的「新階段」。

Source: 綜合報道
Text by FORTUNE INSIGHT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