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首份「搶人才」施政報告出爐 優才計劃終於零限額 人力顧問樂見政府踏第一步

Feature

613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不少外資企業都將亞洲總部駐紮在港發展。自2019年發生社會事件及翌年中央實施《港區國安法》,不少人開始改變他們對香港的想法,加上近年全球新冠疫情肆虐,香港實施極為嚴謹的防疫措施,以配合中國「動態清零」的防疫國策。香港的政治氛圍和防疫政策,導致不少外資、人才、專才等都相繼離開,尤其是外籍人士,當中不少人選擇遷移到新加坡,甚至回到其他歐美國家,令離港趨勢不斷上升。此外本港近年再現移民潮,西方國家紛紛推出具吸引力的移民計劃,移民門檻降低,成功吸納不少港人、人才、專才到當地,加劇香港人才流失。

「人才」兩字近期經常聽見,各大媒體不時報道「香港人才流失」的現象,競爭對手新加坡推出新的吸引人才政策,更被指是與香港爭奪人才。不同界別都要求政府制定人才政策,填補人才流失空缺。特首李家超在發表《施政報告》前夕,曾透露施政理念和政策會有「搶企業、搶人才」的政策。

李家超出招「搶人才」 成為永久居民可退還置業印花稅

特首李家超在10月19日在立法會發表《2022施政報告》。(政府新聞處)

特首李家超曾經表明香港要積極「搶企業」、「搶人才」,在他首份《施政報告》中有關吸引人才措施方面,宣佈包括取消「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年度配額、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放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一般就業政策」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而海外人士居港滿7年並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可獲退還在港置業額外的印花稅,並在即日起生效。

「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方面,實施為期2年。合資格人才包括過去1年年薪達港幣250萬元或以上的人士,以及畢業於全球百強大學並在過去5年內累積3年或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士。這兩類人士可獲發為期2年的通行證來港發展,不設人數限額。未符工作經驗要求但最近5年內畢業的百強大學畢業生亦可獲發通行證,每年上限1萬人,將於推出1年後檢討。

另外,放寬「一般就業政策」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如僱主引入人才的職位屬「人才清單」表列的13項本地人才短缺的專業,或招聘的職位年薪達港幣200萬元或以上,無須證明本地招聘困難,可直接提出申請。政府會盡快更新「人才清單」,以反映各專業的最新短缺情況,目標在明年第一季完成。

推行15年的優才計劃終取消限額

「優才計劃」宣傳海報。(入境處)

「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優才計劃)一直被視為吸引世界各地高技術人才或優才來港定居的移民吸納計劃,以提升香港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渠道。香港政府在2006年推行,歌手張敬軒、中國前女子跳水運動員郭晶晶也是透過該計劃來港,而著名鋼琴家郎朗更成爲「優才計劃」引入的第一人。每年限額早前只有1000個,到2020年升至2000個,上任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2021》中宣佈把年度配額增至4000個,直至今屆特首李家超宣佈取消年度限額。

根據保安局及立法會的數字,計劃推行至今共接獲36,689份申請,只有9131人申請獲批,當中88%來自中國内地,其餘即為美國、加拿大、澳洲,而上年獲批的數目最多,有2004人,但只有年度配額的一半。首三位獲批的人中,從事金融及會計服務、資訊科技及電訊,以及建築、測量、工程及建造佔最多。

人力顧問公司樂見人才新政策推出 冀香港重返競爭位置

人力資源顧問公司Ergon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關竣傑。(資料圖片)

本地人力資源顧問公司Ergon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關竣傑接受本網訪問時表示,認為政府今次在人才方面制定新政策是很好的第一步,形容「睇住競爭對手新加坡來打,搶返公司及人才回來」,認為李家超「聽咗好多意見」,能夠將香港的競爭地位重新帶回來。

合資格的外來人才,居港滿7年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可以退還在港置業額外的印花稅。(shutterstock)

對於合資格外來人才,居港滿7年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可以退還在港置業額外的印花稅,關竣傑認為單靠這誘因不能夠吸引人才來港,指該政策定位目標一定是那些已經留港、已經置業及準備置業的人有關。他補充現時「買得起樓的都是一些職位在中高層的海外人才」,如果他們選擇留港多1-3年時間為事業發展的話,這項「退稅」措施在短中期來說「都叫做幫到啲手」。

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2022》中表示,過去2年本地勞動人口流失約14萬人。(shutterstock)

李家超在《施政報告2022》中表示,過去2年本地勞動人口流失約14萬人。政府除了積極培養和留住本地人才外,會更進取吸納外來人才。關竣傑表示未知能否解決得到勞動人口流失問題,感嘆現時流失率水平「真的很高」,職場上離開的大部份都是中、高層的人士。對於「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和「優才計劃」取消限額,他相信會有更多人來港,指「優才計劃」以往獲批的人大多都是來自中國大陸,希望日後會吸引更多歐美等地人士來港,因當地的經濟都不景氣,而香港的賣點是國際樞紐,應該匯聚不同國籍人士在港發展。

他又認為政府考慮以行業來選擇人才,不能只靠吸引人才數字視為目標,例如金融會計、資訊科技等職位需求極高,假若政府未來發展目標是這類型的方向,則應優先選擇這方面的人才。他強調政府除了「搶人才」之外,「留人才」都要做,「增長人才」亦都要做,三方面同時進行,因為新加坡亦是與香港一樣,正爭取同樣的人才。

Text by FORTUNE INSIGHT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