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再列中國為匯率操控國
昨日(8 月 5 日),美國財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發表聲明,定調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並正式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而美國總統特朗普亦透過社交媒體炮轟中國政府,直指中國有意操縱匯率,令其貶值到「歷史低點」。
美國財政部有此定調自然與中美貿易戰脫不了關係,最關鍵的導火線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於美國稱將於 9 月起對中國 3 千億美元商品課徵關稅後,隨即於昨日「破7」並跌至十多年來最低。
而中國人民銀行的針對外匯市場處理手法的聲明,提到人民銀行在應對匯率波動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和政策工具,亦觸動了美國神經。美國認為該聲明表明人行具有豐富的貨幣操控經驗,更準備持續操控貨幣。
是次為美國自 1994 年以來,25 年後再將中國列為匯率操控國。此前,美國曾於 1992 年至 1994 年間 5 次將中國列為匯率操控國,控訴中國控制匯率並限制外企資金匯出。而特朗普近年亦不只一次公開指控中國為匯率操控國,更曾稱中國為「操縱貨幣的大冠軍」。
而如今,美國終正式將中國列為匯率操控國,將可能引發針對中國的額外經濟制裁。美國除了可進一步加重商品課徵關稅或擴大關稅覆蓋範圍,更有機會阻止外國企業對中國投資,長遠影響中國科技行業的中長期發展。
匯率操控國
美國財政部就 2015 年《貿易便捷化暨執行法》(TFTEA)中的三大指標去定義某個經濟體為匯率操控國:
- 對美貿易順差逾 200 億美元。
- 經常賬盈餘佔該國本地生產總值(GDP)的 3 %或以上。
- 持續干預外匯市場,12 個月內淨購入外匯金額佔 GDP 的 2 %或以上。
而美國財政部亦有就此訂明,美國會要求匯率操控國於一年內糾正外匯政策,否則將促請美國總統針對經濟體採進一步制裁,如拒絕向該經濟體進行採購、要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加強監督、把匯率操控納入美國貿易代表署(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評估貿易協定或談判時的考量。
《國際貨幣基金協定》
以上提到的另一個關鍵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為避免其成員國操控匯率以至國際貨幣體系,就於 1977 年在《國際貨幣基金協定》(1945年)之上表決出三大原則:
- 組織成員國有義務避免操控國際貨幣制度或匯率,以妨礙國際收支有效的調整,甚或取得不公平而優於其他成員國的競爭地位。(條文亦見於《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第四條第一節「成員國一般義務」。)
- 因應外匯市場的紊亂情勢,所構成對成員國貨幣匯率的短期干擾,相關成員國可在必要時就市場形勢進行干預。
- 承上,干預手段應當充分考慮到其他成員國、相關外匯的貨幣發行國的利益。
據此,若然 IMF 成員國在不同層面上施行的政策對其他成員國的正當利益造成負面影響,將有可能被列為匯率操控國。
例如,成員國在欠缺充分的經濟金融情勢支持下,對其匯率作出有利其競爭能力及資本長期流動狀況的調整和政策,或對國際收支或經常性交易所涉及的資金轉移或兌換增添限制、加重原有限制或附加長期限制;成員國為實現超於其所需的國際收支平衡,而對國際資本流動狀況實施不合理的鼓勵或限制政策。
美國和中國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主要成員國,前者擁最多特別提款權(SDRs)及 17.46% 投票權,而後者則以 6.41% 次於美國及日本。美國亦稱將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共同合作,消弭來自中國的不公平外匯競爭,而組織暫未就美國列中國為匯率操控國一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