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於今年年初公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到要建立完善城市群和城鎮發展體系。惟未及發揮粵港澳三地合作優勢,大灣區已接連爆出多宗商鋪、住宅樓盤爛尾個案,投資者血本無歸更是申訴無門,嚴重打擊投資者對大灣區房地產市場的信心。
商鋪騙局
近日,有約三十名來自港澳內地的珠海「心海州」商鋪買主,齊集到中國中冶(1618)辦公室示威,要求證監會將其停牌。苦主揭發「心海州」項目以每年遞增、 8 年 49%的保證投資回報作招徠,吸引投資者注入數百萬甚至上千萬港元資金購入鋪位。
「心海州」項目鋪位大多由卡都海俊發售,其時卡都海俊的 5 成股權來自中國中冶的子公司中冶置業。當初投資者亦看準項目發展商背靠國有大企業,而放下戒心。
惟中國中冶於 2016 年 1 月從項目撤資,令項目因失去資金而停止開發。至今,「心海州」項目的位置已成一片爛地,莫說鋪位,連牌號亦被去除。有內地苦主更指即使能循法律途徑控訴,亦可能因賠償對象欠奉而未能成功追討賠償。
住宅盤爛尾
爛尾盤騙局於大灣區住宅市場更是屢見不鮮,今年 5 月便有約 30 名粵港澳苦主就 6 個位於珠海、中山、江門各區的爛尾樓盤向中聯辦控訴。當中的「珠海時代廣場」原來是當地著名爛尾盤,於 20 年間曾兩度停工。
另外,號稱投資超過 40 億人民幣、為國家重點投資項目的江門市「光博匯」自去年年初停工,致樓花買主收樓無期。政府支持加上龐大項目規模,吸引逾 300 投資者投資超過 2,500 萬元,最終一樣血本無歸。
與商鋪爛尾個案不約而同地,苦主都指出法律途徑無力,向內地公安舉報亦不獲受理,維權行動是唯一追討途徑。
專家建議
近年專注珠海房地產市場的奧廸國際置業執行董事李海文,曾建議買家如需於內地大灣區、珠海市等地區置業,務必經可靠發展商,選購社區配套完整的市中心地段。如買樓花項目則應保持跟進興建進度,避免中爛尾樓陷阱。
惟上述實案卻反映出,即使發展項目具有龐大規模、實力雄厚的發展商背景,甚至獲政府支持,投資者都未能就此放下戒心。
Sources:綜合報導
Text by Fortune 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