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款當收入|中國地方政府財政吃緊 「花式罰款」亂象頻生 有地方開出「罰款月票」套餐 一個月內任違規

Feature

646

內媒報道,中國經濟面臨下行之際,多地政府為緩解財政不足,出現以罰款當財政收入情況,甚至有地方開出「罰款月票」亂象。官媒批評,一缺錢就想著從企業、個人頭上「薅羊毛」,是短視且有害。

中國新聞週刊報道,近年多個地方的「罰沒收入」(以下簡稱「罰款收入」)明顯增加,罰沒收入即政府非稅收入,是指執法、司法機關依照法律、法規等規定,對違法違章者實施經濟罰款的款項、沒收的贓款和贓款變價款。

報道指,早前有111個地級市公布了罰款收入的數據,發現去年有80個城市的罰款收入上升,其中15個城市罰款收入年增逾1倍,如四川樂山增加155%,江西南昌增加151%。

值得注意的是,青島2021年的罰款收入為43.77億元(人民幣,下同),較2020年增加24.51億元,增幅達127%。青島市財政局回應,罰款收入增加市因為破獲重大傳銷或經濟案件。

除了青島外,罰款收入最多的前14個地級市中,江蘇省佔了6個,轄下的鹽城市2021年罰款收入為24.51億元,增幅127%。

內地雖對罰款收入習以為常,惟花樣百出的「罰款方式」仍讓人啼笑皆非。多起案例顯示,交通部門成為亂罰款的重災區,有地方交通部門甚至推出「罰款月包」活動,即一旦被發現違規,可一併預交2,000人民幣的月內罰款套餐,之後再被發現違規也不受干涉。

去年有媒體調研發現,北方某山區縣一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億多元,而交通違章罰款就創下「3,000」多萬元收入,撐起了可用財力的1/3。另外,陝西榆林市有菜販,因被告知商品檢測不過關,遭市監局罰款6.6萬,而菜販總共購進7斤芹菜,每斤僅以4元出售。

除了市民不免「薅羊毛」,不少地方企業更成為目標。如去年底被通報批評的河北霸州,曾向轄區內鄉鎮、街道、開發區下達非稅收入任務,開展運動式執法,逐利式、無差別向轄區內數千家企業亂收費、亂罰款等,共獲總計6,700萬元的巨額罰款。

官媒人民日報旗下「俠客島」批評,地方政府的「罰款衝動」,主要源於「缺錢」的現實困境,但已缺錢就想從企業、個人頭上「薅羊毛」,實在是短視有害,很容易陷入「財政缺錢—罰款搞錢—營商環境惡化—企業用腳投票—稅基減少—更加沒錢」的惡性循環,長久地破壞了營商環境、法治環境。

事實上,經過房地產監管風暴後,地方政府賣地收入大幅減少,早令地方財政收入壓力增加。另外,中國經濟下行,為保證企業正常營運,中央推出返稅退費政策,加上一些剛性支出壓力仍然較大,地方政府面臨嚴重收不抵支困境,因此出現「罰款創收入」不足為奇。

為遏制亂罰款現象,國務院辦公廳今個月中旬發布文件,嚴禁以罰款進行創收,嚴禁以罰款數額進行排名或者作為績效考核標準。要依法合理細化具體情節、量化罰款幅度,堅決避免亂罰款亂象。

Source: 綜合報道
Text by FORTUNE INSIGHT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