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難題|遣送難民航班遭歐洲法院叫停 約翰遜不排除退出歐洲人權公約

Feature

225

為解決英倫海峽的偷渡問題,英國政府早前宣布與非洲國家盧旺達合作,遣送所有非法入境英國的人,並將首班遣送航班的起飛日期定於本月14日。雖然人權組織入稟申請緊急禁飛令,但遭到英國法院駁回。最終,歐洲人權法院在起飛前的最後一刻介入,逼使當局取消航班,卻惹來執政保守黨不滿,引發黨內要求退出《歐洲人權公約》的聲音。

偷渡問題嚴峻 提出遣送難民

英倫海峽的偷渡問題一直困擾英國政府,乘坐小艇渡海非法入境的難民從2020年的8,404人大增至去年的28,526人,而邊防部隊(Border Force)工會更預計,今年的總數將幾乎再增一倍。由於英倫海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自行以小艇渡海的行為十分危險,更曾於去年十一月釀成27人死的船難,造成人道主義危機,因此英國當局一直設法阻止,包括資助法國巡邏海岸線、授權邊防部隊在海上逼使偷渡船隻調頭等,但仍未見奏效。

到今年4月14日,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公布一項1.2億英鎊的試驗計劃,將遣送所有以非法途徑進入英國的人至盧旺達,以打破人口販賣者的商業模式。根據方案,被送到盧旺達的難民將接受培訓,享有住宿和醫療保健,並可以在當地申請庇護。約翰遜強調,英國人的同情心可能是無限,但幫助他人的能力卻不是,不能要求英國納稅人開一張空白支票來資助任何想來英生活的人,不可能維持一個平行的非法系統。

面對法律挑戰 當局堅決起飛

計劃公布後引起爭議,有160多個人權組織提出反對,批評做法殘忍。工黨影子內政大臣顧綺慧(Yvette Cooper)指責方案不設實際、代價高昂,只是為嘩眾取寵。而據《泰晤士報》報道,王儲查爾斯亦私下形容計劃「令人震驚」。不過,反對聲音並沒有影響當局遣送難民的決心,內政大臣彭黛玲(Priti Patel)於本月8日宣布,首班飛往盧旺達的難民航班將於14日成行。據《每日郵報》了解,內政部當時的遣送名單上有130人。

隨着遣送名單上的難民在人權組織的協助下提出法律挑戰,內政部到本週將遣送人數減至少於十人。然而,英國高等法院駁回人權組織提出的緊急禁飛令,指內政大臣執行移民管制的決定符合「重大公眾利益」。而人權組織之後提出的上訴亦被法庭駁回。約翰遜批評代表難民的律師是在教唆犯罪組織犯法,強調當局不會被法律挑戰嚇倒。外相卓慧思(Liz Truss)則表示,無論機上有多少人,飛往盧旺達的航班都會起飛。

歐洲法院介入 臨時叫停航班

不過,在遣送7名難民的航班將要起飛的一個半小時前,歐洲人權法院(ECHR)戲劇性地介入事件,批准其中一名伊拉克男子的緊急禁飛令申請,最終叫停航班。歐洲人權法院指出,將該名申請人遣送到盧旺達會帶來真正風險,令其面臨不可逆轉的傷害,因此應該先等候英國最高法院在七月就遣送政策的合法性作出最終裁定。

相關裁決引起英國當局不滿,亦有不少人不解為何英國在脫歐之後仍然受制於歐洲人權法院。事實上,歐洲委員會(Council of Europe)是有別於歐盟的國際組織,由於英國是其46個成員國之一,在1950年有份簽署《歐洲人權公約》,並於1998年將《公約》寫入當地法律,歐洲人權法院因此可以審理有關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的英國案件。

公約引起不滿 保守黨釀退出

歐洲人權法院的干預引起執政保守黨議員的怒火,向當局施壓要求退出《歐洲人權公約》。後座議員吉利斯(Jonathan Gullis)將盧旺達航班停飛歸咎於「左翼律師和激進分子」,同時批評歐洲人權法院無視英國法庭的裁決作出干預,認為必須檢討歐洲人權法院在英國法律的地位。前黨魁施志安(Iain Duncan Smith)則形容今次事件是一場「法律鬧劇」。

但由於保障北愛爾蘭和平的《貝爾法斯特協議》(Belfast Agreement)是基於《歐洲人權公約》簽訂,因此退出《公約》的問題複雜,有內閣官員因而出面為議題降溫。不過,約翰遜卻於週三拒絕排除英國退出《公約》的可能性。而內政大臣彭黛玲更於週五的《每日電訊報》訪問中,指斥歐洲人權法院欠缺透明度,既不知道法官的姓名,亦沒有公開裁決的判詞,只有一份新聞稿及收到一封信,認為歐洲法官的決定出於「反脫歐」的政治動機,甚至形容今次裁決是一宗醜聞,因此是時候退出《公約》。

Source:綜合報道

Text by FORTUNE INSIGHT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