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之道】老闆與打工仔之間的差別在哪裡?年輕人最好學會這3種「老闆思維」!

Feature

49,052

一說起「老闆思維」,就要和「打工者思維」作對比。這兩種思維最大的不同,在於看問題的深度與廣度。所謂老闆思維,並不是說有了這些思維就能當老闆,而是像老闆一樣去思考,去站在更高一層的角度分析問題,從而實現高效成長。無論它是個人成長,還是企業成長。

1. 對待時間:成本收益思維

你一定聽過這句話:「年輕時沒錢,沒背景,沒資源,但你有的是時間。」

話是沒錯,但它的意思並不是說時間多,你就可以去胡亂揮霍。

這就好比現在你手上有100萬,覺得去買一個價值2萬的手袋不心疼。但你這麼2萬、3萬、4萬不停地去買,日積月累,到最後只剩下10萬的時候再回頭看,就會發現問題。

因為你花了90萬,買了一堆對提升自己能力絲毫沒用的東西。更可怕的是,一旦開了這個頭,後面就會越買越上癮。哪怕最後只剩10萬了,你也會毫不猶豫繼續去買。

時間同樣如此。

年輕的時候,手上有大把時間沒錯。但你半年跳槽三四次,美名其曰探索自己的興趣,再不然就是下班去喝酒、跳舞。表面上看人生充實豐盈,實際上從時間的投入產出比來看,你別無收穫。這裡的關鍵癥結,就在於沒有成本收益的思維。

每一次投入時間做事情之前,一定要提前評估好投入產出比。哪怕你不能精確預估出一個價值產出數字,也要大概曉得一個上下限範圍。這就是成本收益的思維。

沒錯年輕時有的是時間,可每次花費時間都不去考慮它的效果是什麼,總覺得「時間多,無所謂」。

二十歲出頭的時候養成這個習慣,接下來許多年就會一直這樣。就好像手拿100萬的時候覺得花2萬塊買麵包不當是一回事,可一直買到二十七八歲的時候,生活倒是「多姿多彩」了,可工作能力還在原地踏步,人生觀依然停留在學生時代。反觀其他同齡人,早在不知不覺中超出自己一大截。

以下三個關鍵問題,能夠幫你理清思路:

1. 我投入時間去做這個事情,能獲得甚麼?

2. 獲得的這些東西,和我投入的時間相比,是否值得?

3. 這些收穫對我今後的人生,會造成怎樣的短期影響和長期影響?

比如你每次跳槽,都收穫了什麼?花了這麼長時間去研究如何跳槽,在這個階段是否合適?再比如喝酒、跳舞等玩樂,這些是讓你獲得身心的放鬆還是讓你逐漸對享樂上癮?通過這些你有沒有鍛鍊出自我控制的能力,讓人生過得張弛有度而不是被慾望隨意支配?

把投入的時間和未來的可預期收益做一個對比,然後多問問自己值不值得,而不是想一出是一出。這才是成熟對待時間的方式。

2. 對待社交:槓桿思維

「槓桿」是個金融術語,它的作用是借助外部資金來放大自己的投資效果。最普遍的「加槓桿」例子,就是貸款買房。

比如你現在有100萬現金,再向銀行貸款200萬,買了一套300萬的房子。當你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將房子賣出,扣除手續稅費後拿到500萬,再還掉銀行的200萬本金和利息,實際最後手上有將近300萬。這一套流程下來,你用100萬的成本,加上200萬的槓桿,最後獲得了300萬的收益,這就是槓桿的作用。

這個思維放在人際社交中同樣有效。

大家一定聽過一個很熟悉的詞,叫「人情債」。為甚麼會有「債」這個說法呢?因為人情是要還的。

當你去向別人求助人情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給自己加槓桿。給自己加的「槓桿」如何去使用,或者更精確一點說,如何去投資?這裡面大有學問。

比如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一心想去結識上流人士,以為這樣就能平步青雲。但實際上,你很難去結識這些人,因為你還沒上流人士的眼界和見識。即使有幸結識,最多彼此交換一個名片,對方轉身就會忘了你是誰。反而是那些充滿了成長潛力的同齡人,現在和你處於同一階層。這種人是最值得你「加槓桿」去投資的。

與其費盡心思去認識成功人士,不如找準那些你認為未來可期的同齡人,然後主動「加槓桿」去投資與對方的友誼。

這時的交往是最平等的。因為大家都是年輕人,沒有階級地位上的巨大差異,對世界的認知水平也差不多,所以最容易談得來。而且對方很可能和你一樣,處於需要幫助的過渡時期。只要你真誠相待,哪怕做出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去幫他也不要緊,對方一定會銘記在心。

這種關係,遠勝過吃飯喝酒換名片結下的所謂「人脈」。

這時我們唯一需要學會的,是看人的眼光。這並不是只有當了老闆才要去學,相反年輕的時候就要學會看人。看他的人品,看他的能力,看他的價值觀,然後作出判斷,你是不是要對這段關係「加槓桿」。所以調轉方向,去投資你的同齡人。如果你看人的眼光不差,收穫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3. 對待自己:抗風險思維

抗風險思維,就是讓自己時刻處於一個居安思危的狀態。即使現在所有事情都順風順水,也要給自己留出一部分精力,思考如果眼前的一切全部消失,應該怎麼辦?越是處於順勢,越要警惕變化。因為登得越高,往往摔得也越慘。

所謂風險可能是突然改變的政策,現金流的斷裂,競爭對手的偷襲,供應商的倒戈,甚至公司內部出現問題。針對這些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都要提前制定好相應的對策。

有時候,這個思維能救命。可許多人還未意識到這一點。

舉個例子,許多年輕人寧可透支信用卡也要買一款新出的手機、和老闆一言不合就遞交辭呈。可他們沒有思考過,大肆消費之後,這筆錢還不上怎麼辦?貿然辭職以後,假如三個月內還沒有找到新工作,接下來的生活應該如何?

這都是未來的潛在風險,如果沒有提前規劃好就貿然行動,是很不成熟的行為。

現在社會上有許多手上拿著N張信用卡,拆了東牆補西牆的人。還有因為各種稀奇古怪的理由而辭職的,連「和老闆星座不合」都能成為他辭職的原因。

你說這些年輕人的思維超前嗎?保守一點吧,因為他們最後的結果,往往是風險越滾越大,錢越欠越多,工作越來越難找。他們並沒有一個能夠對抗風險的東西,對未來的變化也毫不在意,只顧眼前。

夠對抗風險的東西,它的價值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而是在任何環境中都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比如一份走到哪裡都不愁飯吃的專業技能,比如對時局變化的敏銳洞察和把握能力,再比如一段牢固的利益互惠關係。這些是放在任何時代,都有市場需求的價值。只有抓住了永恆不變的東西,才能從容地應對千變萬化的環境。

那麼我們如何培養抗風險的思維呢?只要記住:

你所做的任何決定,任何行動,都會伴隨著風險的產生。不要看到眼前的利益就兩眼放光,多思考一下背後的門道在哪裡。

時間是你最有價值的資源,社交是你撬動更大事業的支點,而時刻保持居安思危的狀態,才能在變化來臨時提前做好準備,逆流而上。

能做到以上這些,你就不會是一個一直打工的人。具備「老闆思維」並不一定要當老闆,但能讓你像老闆一樣去思考,成長地更快一點。

Text By Fortune Insight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