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尼羅賓斯(Tony Robbins)本來是一名貧窮潦倒的年輕人,26歲時仍然住在僅有10平方米的單身公寓里,生活一團糟,人際關係惡劣,前途十分暗淡。然而自從他發現內心蘊藏著無限的潛能之後,生活便開始大有變化,成為一名充滿自信的成功者。
如今,他是一位白手起家、事業成功的億萬富翁,是當今最成功的世界級潛能開發專家。他曾協助職業球隊、企業總裁、國家元首激發潛能,渡過各種困境及低潮。
其中一個Robbins重要的概念是:無論你薪金多少,任何人都應該要儲蓄,不要假設會在未來可以財務自由。
他以一名在1952年退休的前UPS員工Theodore Johnson為例,Johnson從 1924 年就開始在 UPS (聯合包裹,世界最大的快遞承運商和包裹運送公司)。一生中,年薪從未超過 1 萬 4000 美元(即大約10.92萬港元),他的導師建議他挪出每一筆工作收入的 20%,存下這筆儲蓄或進行投資。
最後,他用存下的錢買了 UPS 的股票,經過數十年的精心管理,Johnson最終以7100萬美元,亦即5.54億港元退休,更在1991年登上了「紐約時報」。Robbins認為,在早期投入資金儲蓄可以獲得巨大的回報。可能讀者看到這裡會對以上建議嗤之以鼻:儲錢,誰不會?如果是這樣的話,不妨看看以下安東尼羅賓斯的「進階版建議」。
一、切勿輕視「管理費」:管理費是吸血怪獸!
假設你在一個基金投資了1萬元,30年內的回報為每年8%,那麼在扣除了每年1%的基金收費之後,你的1萬元本錢將會增長至8萬元。如果基金收費提高至3%,你的本錢在30年後僅僅會增長至4萬元。因此,多了2%的收費卻會令你的財富減少一半!
單位信託(unit trust)的問題是收費太高,並打著表現優異的招牌來解釋為什麼會收取較高的費用。實際上,大部份的單位信託很少會取得優於大市的表現。而它們在表現得比大市好時,收費又大大地不同了。
二、問問自己:金錢對你有什麼意義?
有些人需要金錢是為了安全感。幾百萬元應該能給予多數人安全感了吧。不過,如果你把金錢與個人的成長或榮耀掛鉤,又會有怎樣的結果呢?
羅賓斯舉了德國富豪Adolf Merckle為例子。 Merckle在2009年的全球金融海嘯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很可能是把自己的身份及尊嚴與其財富劃上等號,而在無法承受生意及財務失敗所帶來的打擊下,選擇自殺。據新聞報導,其實他當時仍擁有約60億歐元的個人財產。
三、最傳統、但是最好的方法:開源節流
許多批評羅賓斯的人往往會指羅賓斯的說法或理論太「離地」,根本就是升斗市民能力所不及的成果。
但在這本書裡頭,羅賓斯也有提及柴米油鹽的課題,例如你能如何少付一些房貸利息等等。他也有討論關於「開源」的部份,況且他說把每個月的收入增加500元的建議並非遙不可及。利用自己的嗜好來賺外快或提升自己的技能都是每個月多賺500元的潛在途徑,或許比你想像中來得容易。
四、減輕省錢的「痛苦」
逐漸增加儲蓄比例,克服「現在比未來更重要」的偏見。
你必須踏出第一步。有自律地把每個月的部份薪水儲蓄起來也很重要,即使開始時只撥出薪水的5%作為儲蓄也是一個好的開始。
如果你的月入是3,000元,或許每個月只儲蓄5%(150元),一年也存不到2,000元,你會覺得沒什麼用處。但試想想,如果你在獲得加薪時,把加薪部份的30%儲蓄起來,又會如何呢?
除了30%的儲蓄外,你還是能把大部份的加薪額用來改善生活和寵一寵自己。在五到十年之後,或許你的月薪已達到6,000元,到時候你每個月存的錢將接近月入的20%,即超過1,000元的儲蓄。這與經濟學者Bernartzi及Thaler的「明天儲蓄多一些」計劃相似。這個計劃的宗旨是幫助人們克服「現在比未來更重要」的偏見,因為這個偏見導致他們不努力存錢。
五、養老年金計劃其實不是太差
我們這一代人可能會有超過90年的壽命,因此我們必須確保擁有足夠的養老金。如果你在65歲退休,並會活到95歲,你的投資組合能否維持30年或許將取決於投資回報週期(sequence of return)。
打個比方,如果你剛退休的頭幾年碰上經濟衰退,你的投資組合很可能會貶值,因此你必須耗用較多的資產來維持生活。當經濟好轉時,你已沒有足夠的資產來賺取預算中的回報,所以你可能必須在80多歲時去找工作!
啟示:養老基金/養老年金是明智的選擇。因此,務必把你的公積金戶頭填的滿滿的,以享有一個衣食無憂的晚年。公積金養老計劃是新加坡回報最高的養老基金,每個月能固定地獲得約1,500元的生活費實在不可小覷。
Source:CNBC, Funancials
Text by Fortune 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