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控數據出境|中國水域船隻從全球追蹤器中消失 全球供應鏈危機雪上加霜

Feature

1,328

中國《個人信息保護法》11月1日生效,加大對數據出境管控力度。外媒報導,有供應商已停止向外國公司提供航運相關數據信息,令外國公司無法準確獲取準確貨物數量信息,擾亂原本已擁擠不堪的全球海運。

美國《CNN》報道,全球船運資料供應商「VesseValue」數據顯示,在10月28日至11月15日期間,中國發送船隻訊號數據下降了9成,導致船運商、貨主無從得知貨品運送訊息。VesseValue首席分析師Charlotte Cook表示,「整個船運業在中國地面收發的自動識別系統(AIS)信號都在減少」。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大型集裝箱港口。由於嚴重擁擠的港口難以跟上快速反彈的貨物需求,今年供應鏈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加上臨近聖誕節,追蹤中國貨物的運輸計劃顯得尤為重要。貿易分析師庫克表示,中國作為全球主要的集裝箱出口國之一,仰賴AIS數據來預測船舶航行、季節性趨勢的航運公司一旦缺乏中國數據,便無法提高港口使用率,對整個海洋供應鏈造成重大挑戰。

所謂AIS即是船運數據公司藉著AIS追蹤全球船舶動向、得知船隻卸貨、停泊、駛離時間等重要資訊。換言之,若缺乏跟蹤數據,很難估計港口的負荷情況,難以在需要時有效地改變船隻航線。

儘管中國《個人信息保護法》未載明航運數據限制,但新法規令中國供應商主動停止提供重要船運數據,讓本已吃緊的供應鏈更加混亂。Charlotte Cook引述中國同事的說法,指部分AIS訊號收發器已從中國海岸線的站點上拆除,並配合中國國安部門知識,僅有政府認可的「合格方」才能架設,意味著中國不希望這些數據外洩。

維吉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副教授Vidya Mani指出,長達數週的交貨期,若碰上無法追蹤的航運信息時,商家傾向訂購更多貨物,反過來加劇航運堵塞和溢價,並推高商品售價。

有專家估計,供應鏈困境或延續到2022年,尤其在中國仍面臨能源短缺、電力短缺加上油價飆升,導致物流司機為緩解盈利壓力,只能選擇減少運輸次數,交易時間再度延長。

《經濟學人》智庫國際商業和法規專家Andrew Viteritti認為,中國若能解決潛藏的能源危機,度過特別寒冷的冬天,全球有機會於2022年夏天恢復供應鏈。

Source:綜合報道
Text by FORTUNE INSIGHT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