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專欄|小紅書種草學:解構新消費時代下的香港機遇|Billy Cheung

Feature

21

近年來,港人「北上」話題持續升溫。與朋友閒聊週末去處,十之八九都會打開小紅書,搜尋探店攻略,從深圳新晉網紅地標到廣州老字號探訪,從香港新開咖啡店到海外購物攻略,小紅書在不知不覺地融入香港消費者的方方面面。用戶只需要輸入關鍵詞,便能獲取海量真實用戶的體驗分享。

這種「被種草」的消費模式,正在重塑傳統的消費決策路徑。小紅書究竟藏著什麼魔力?是如何顛覆傳統消費認知模式的?香港商家又應該如何借勢破局?

小紅書究竟是什麼?社交平台、購物指南,還是內容社區?

小紅書成立於2013年,最初僅僅是一份為用戶搜尋海外好物的PDF指南,如今這份「電子筆記」已經成長為月活躍用戶超過3億的超級平台?從購物指南到生活分享,再進化為覆蓋旅行、家居、育兒、甚至金融、投資等過百個興趣社區。

在這裡,每日產生數億篇的內容都在為平台用戶輸送一套持續更新的生活百科。用戶產生內容,而內容又服務與用戶。這種高黏性的UGC(用戶生成內容)模式,讓小紅書成為當代消費者決策的重要指引。

種草經濟:信任變現的新範式——從「說服」到「共嗚」

經常聽聞「被小紅書種草」的說法,究竟是什麼?種下一棵草,日益灌溉以生長發芽。「種草」這個生動的俚語,精準描繪出需求被內容激發的心理過程:用戶通過平台進行搜索、瀏覽、決策,進而完成購買行為閉環的過程。

這種模式打破了傳統營銷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感」,不再是品牌對用戶單向灌輸模式。「種草學」是基於用戶內容建構起的真實信任鏈。當一位上班族博主分享加班後的護膚心得,一位媽媽紀錄親子遊的遊玩指南,這種充滿濃厚生活氣息的內容,遠比明星代言更有說服力。

小紅書從來都不是培養頂尖營銷高手的地方,而是千千萬萬鄰里共同搭建起來的互動社區,依靠的是用戶之間的密切交流和信任感,成功密碼在於將營銷從「說服」轉向「共嗚」。

如何透過「種草」創造商業價值?

小紅書在內容分享平台的影響力,其背後的商業潛力不容忽視。內地美妝品牌「完美日記」完美地詮釋了「種草」到轉化的閉環,成就了一次銷售傳奇:最初邀請大量普通用戶試用產品並且分享使用心得,建立口碑基礎,再通過KOL引爆話題熱度,最終引導消費者完成購買,更成為首個登上“雙十一”銷售榜首的美妝類的國貨品牌。

更值得關注的,是近期小紅書上湧現的「香港攻略」,從「堅尼地城打卡攻略」到「港島文青一日遊」,從「藥妝必買清單」到「隱世美食地圖」這些由用戶自發創作的內容得到了大量傳播和話題熱度。

在小紅書的生態環境下,當內容產生於用戶,而用戶又能夠引發共鳴時,產品就能自然地滲透入市場,從而實現商業價值的轉化。

對香港商家的啟示:如何借勢進軍內地市場?

對渴望開拓內地市場的香港商家而言,傳統的行銷模式不僅需要耗費高昂的成本,複雜的渠道建設更令人望而卻步。而小紅書正好提供了一條顛覆傳統的、更為輕巧的捷徑,利用內容對話建立信任鏈。

  • 將「香港特色」轉化為內容優勢

兩地文化差異雖是隔閡,亦能轉化為本地商家的優勢。與其和內地品牌在同樣的競賽場上競爭,不如利用與生俱來的「香港基因」,創造獨有的文化底蘊。

  • 場景化內容植入

用戶習慣於通過場景內容引發共鳴,從而誘發消費。商家應思考如何將自身產品嫁接在不同的生活場景,讓產品成為解決問題的辦法,令用戶能夠切身感受。

建構屬於你的內容資產

曾被戲稱為「國內版Instagram」的小紅書,早已跨越普通社交平台的定義,它不僅是影響用戶消費方式的關鍵引擎,更構建了一個真實、立體、有溫度的生態社區。於是,想在這個獨特的社區裡脫穎而出,關鍵在於內容資產的累積,學會理解、回應、甚至融入這個圈子,學會和妳的互聯網街坊建立友好親密的鄰里關係。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