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政府提出香港智慧城市藍圖,勾劃出生活數碼化的5年計劃。目前政府逐漸落實有關措施,當中應用到物聯網的技術。隨5G時代即將來臨,物聯網科技還日漸普及至香港企業及個人用戶。
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有限公司(「HKIRC」)今天公佈《物聯網與網絡保安》調查結果,了解本港企業及個人用戶使用物聯網設備的習慣、保安知識及安全教育的情況。
由於智慧燈柱應用了物聯網科技,加上該公司行政總裁黃家偉,身兼智慧燈柱技術諮詢專責委員會成員,不少記者問到市民近日關注的智慧燈柱保安及私隱問題。
物聯網常用裝置
根據今次《調查》,企業(51%)及個人用戶(63%)有過半數人使用過物聯網設備。
香港企業已率先採用物聯網技術,當中最常應用的裝置為無線網絡閉路電視系統(74%)及無線網絡路由器(71%) 。在個人層面,市民常用物聯網產品的首兩位分別為智能手錶/手帶(73%)及無線網絡路由器(59%)。
黃家偉表示,物聯網泛指由實體裝置,如Wi-Fi路由器、隨身智能手環、智能照明系統、智能門鎖及家用電器等,經由感應器(sensor)和應用程式介面(API)等裝置,透過網際網路所形成的訊息連結與交換網絡。他指,由於手機應用過於普遍,故是此調查未有包含手機使用。
保安意識有待加強
縱然市民及企業早已接觸物聯網產品,卻對產品保安認知有限。逾兩成(21%)企業受訪者及近四成(39%)個人受訪者表示懷疑使用物聯網設備時曽經數據外洩。在企業層面,僅24%企業安排員工每年受訓更新物聯網保安知識,約四成(41%)企業有常設職位處理物聯網及網絡保安事宜。
在個人層面,較少(29%)市民表示會整份讀完產品生產商的產品保安指南,同時較少(34%)市民按生產商建議為產品軟體進行更新。
而國際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周二宣布,訂立的國際標準「物聯網成熟度指數」(IDex),有助市民清晰了解產品的功能,「好像能源標籤一樣,此標準可作安全指標,予公眾參考。」
物聯網成熟度指數釐定機制與規格,以評估物聯網裝置及傳感器,並進行績效評級,讓業界了解它們的表現。-
增加保安方法
同時,近九成受訪者認為目前坊間缺乏有關物聯網安全的培訓工作,他們建議通過舉辦講座、推廣保護數據資料的意識及廣告宣傳,讓公眾了解如何安全使用物聯網技術及其相關風險並可能引致的損失。
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有限公司主席陳細明先生提到,若大眾能夠主動加強使用物聯網產品的保安意識,以及生產商加強產品在防禦網絡攻擊的能力,將有效提昇本地物聯網生態發展的整體質素。
他續指,HKIRC一直致力於培養安全互聯網環境,本著重視網絡安全,以不斷提升智慧城市基建安全性及穩定性為宗旨。
市民擔心智慧燈柱問題
他所說的「智慧城市」,是政府希望落實的計劃,其中一個措施是建立智慧燈柱。近來政府開始試驗這措施,卻惹來市民強烈反彈。很多人擔心智慧燈柱侵犯私隱及成為政府監控工具,甚至把資料傳送到內地。
記者問到市民對智慧燈柱技術上的疑慮,HKIRC行政總裁及智慧燈柱專責委員會成員之一黃家偉都樂意解答,同時道出問題的核心「市民擔心的不單是技術問題,主要是對政府不信任」。
身兼智能燈柱技術諮詢委員會成員的黃家偉指,燈柱需如其他物聯網裝置設保安措施,特別是物聯網設備之間常交換訊息,要做好加密措施。
他又舉例,有人會擔心連接酒店Wi-Fi不安全,但正常來說大部分物聯網不會自動連接手機。若用戶仍感擔心,可關掉wifi及藍芽。
有指燈柱中的攝錄機會用作人臉辨識。黃家偉認為鏡頭只有340×240的解像度,猶如從三樓向路面車輛拍照車牌,要影清人臉更難。他續指,鏡頭用作監測交通流量,不會作人面識別用途。
有公司稱有能力將這些照片處理成高解像度相片,但黃家偉認為機會相當微,該公司應該早已賺了大錢。
對於有市民擔心燈柱中的RFID標籤可收集信用卡及身份證資料,黃家偉指出RFID只會單一發放訊息,而非作接收。該功能僅發放訊息以幫助盲人定位,絕不會收集資料。
Text by Fortune 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