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專欄|學懂未來語言|陳思銘專欄

Column

289

現今學生個個「周身刀」,從小上興趣班學樂器、跳舞、做運動,一些比較「大路」的技能,例如彈鋼琴、跳芭蕾舞,在人人有幾張證書傍身的年代,要突圍實在不容易,家長於是傾向尋找更加刁鑽的課外活動。

不過,與其一味刁鑽,也要考慮學習這種技能究竟對子女的未來發展有甚麼幫助,我說的不只是升學,更是思維、邏輯能力的進步,才是真正的增值。

創新科技、人工智能顯然是未來發展趨勢,與都市人的日常生活已是密不可分,例如Netflix、YouTube,推薦片單大部份時間「啱睇」,正是因為電腦分析用戶習慣、推測每個人的喜好;智能家居、自動駕駛亦是典型的例子。大勢所趨,可以預見各行各業愈來愈渴求電腦編程(Programming)人才,要保持甚至增加競爭力,自然要盡早開始接觸、贏在起跑線,其中一樣可以從小學習的就是編碼(coding)。

「小學生連數學都未學好,寫程式喎,得唔得呀?」我會答:有何不可?

家長們應該有印象,香港中學電腦課一般會教「畫龜」,透過簡單的Logo程式編碼控制電子海龜移動,例如向前走100步、右轉20度,從而繪畫出不同圖形。「畫龜」其實是用一種較為形象化的方式,令學生理解程式語言的概念。而在美國,小學階段已經開始教學生編碼,其中也包括「畫龜」。

編程與其他學科無異,有深有淺,正如數學科會先學加減數,年紀較小的,例如6至8歲,可以由最簡易的編碼學起,例如由麻省理工開發、專為兒童設計的工具Scratch,介面簡單,只需要將代碼塊拼在一起,不用自行輸入指令,比較容易掌握。9歲至12歲開始,可以嘗試較進階的MIT App Inventor、Full Stack Web Development和Data Science & A.I. with Python等,循序漸進。

學習編程的其中一個好處,是能夠發展運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簡而言之,即是拆解問題、找出規律和導致這個規律的因素,最後設計出能夠解決類似問題的演算法。一個具有運算思維的人,能夠靈活地運用既有的知識和工具,以合適的方法解決複雜問題。

世界轉變,我相信各個學科會逐步轉型,不只停留在知識層,更講求想像力、創意、解難、批判思維、人際關係管理、判斷和決策能力等,追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即使撇除升學、求職這些功利想法,編程對個人成長有助益,亦稱得上合格有餘的課外活動。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