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育】逾半個世紀後南豐紗廠重生,盼推動保育及本土創意文化,投資達7億港元!

Business

4,110

「唧唧復唧唧……」,紡織業曾養起無數香港人。紡織業是上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香港的重點工業,隨着製造業北移,這門工業無可避免地走向式微。

曾是香港最大紗廠的南豐紗廠已搖身一變成知名地產商,卻沒有忘本。為推動保育及本土創意文化,南豐集團投資七億港元,活化位於荃灣的南豐紗廠,改建為集初創基地、藝術中心及店舖於一身的建築物「The Mills」。「 The Mills 」,呼應集團起家的紡織生意,不忘飲水思源。

新建成的南豐紗廠預料於今年 12 月正式開幕。這個暑假南豐集團率先舉辦「盛夏手作:來建紡織村 」的活動,讓大家一睹建築物內裏風采。活動會於 7 月 28 日至 8 月 19 日,從三至日開放。打算去之前大家可先了解一下南豐紗廠的歷史,細看風光一時的香港紡織業。

Photo From The Mills

南豐紗廠歷史

南豐紗廠創辦人陳廷驊出生於布商世家。50 年代移民到香港並於荃灣創立了南豐紗廠。此時正是香港製造業起飛的年代,南豐紗廠其後發展迅速。

到了六十年代,荃灣區內的工廠數目達到二百間的歷史性新高,大大小小的「山寨廠」或大型工廠都一同見證著香港工業的黃金年代。

「棉紗大王」陳廷驊憑着位於荃灣柴灣角街的工廠區的南豐紗廠,成為香港三大紡織廠之一,更一度成為最大的香港紗廠。

南豐集團改建「The Mills」正正希望保留香港這段光輝歷史,並展望培育新一代的香港科技及創意人才,再次打響「香港品牌」— 一個曾風摩亞洲的名字。

Photo From The Mills

被迫轉型

可是,80 年代紡織工業開始式微,到了 2008 年南豐紗廠停止營運後成為貨倉,便退出紡織業,投身地產和投資行列。

南豐集團從那時起買入住宅物業、商廈,其後慢慢托展,甚至買入地皮自行發展。於 1970 年已經於香港上上市,卻於 1989 年私有化。時至今日,南豐集團已擁有多個香港豪宅物業、商廈和工業單位,更擴展版圖到內地和海外物業。

Photo From Internet

活化計劃「 The Mills 」

南豐紗廠的活化計劃由「The Mills」 創辦人及南豐集團第三代接班人張添琳帶動,創新之餘,也不忘紡織業的歷史。

經過四年活化計劃,南豐紗廠保留下來的四至六廠,改建為「南豐作坊」、「 CHAT 六廠」及「南豐店堂」,改建後總面積為26.4 萬平方尺。其中六廠將會成為「CHAT 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舉行多元化項目包括展覽與共學計劃。

Photo From The Mills Fabrica

「南豐作坊」

「南豐作坊」集培育基地、投資基金、工作空間於一身為做 techstyle(時尚產業的相關科技)初創公司提供支援。南豐作坊聯席總監陳浩揚說,紡織業在香港曾是優勢行業,在新時代下若可融入科技元素,相信可帶動一個新型的服裝制造行業發展。

Photo from The Mills

「南豐店堂」

「南豐店堂」為體驗式的零售地標,可租用空間為 100 至 3,000 多平方尺不等,讓新晉和發展成熟的設計師、餐飲店和經驗制造商展示他們的產品。「南豐店堂」總監曾庭茵指,該處可提供約 60 間店舖租出,料在平日吸引當區居民參觀,周末則會舉辦活動,吸引更多市民消費。

Photo From 頭條日報

「CHAT六廠」

「CHAT 六廠」則為一個藝術創意交流空間,由六廠基金會(六廠)負責營運,預計於 2019 年春季正式開幕,策劃豐富多彩的展覽與共學計劃。六廠改造活用廠房長跨度結構及特高樓底的特徵,活化後文藝氣息濃厚,已連續 3 年在荃灣展開社區共學計劃「圍裙計劃」,與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合作,與本地的店舖檔主共同創作多功能圍裙,並策劃一系列展覽探索紡織藝術和生活。

Photo From 頭條日報

保留傳統

建築群大部分結構也保留了原有承重柱及水泥牆體,不過五廠的舊有外牆則被拆卸了不少,並換上了玻璃幕牆,此舉主要功能是為室內引入更多天然光。而相鄰的六廠大片混凝土天台,現時亦已活化為公園,日後將開放為公眾空間。

「The Mills」集合了創新與傳統於一身,相信可成未來活化舊時建築物的好例子。

Source : The Mills
Text by Fortune Insight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