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久常新】「現在的年輕人······」,為何上一代總是批評下一代?

Lifestyle

12,917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呀」,家中父母總是輕歎。香港青少年不時被人形容為「廢青」;在美國的千禧一代也受到強烈批評,2000年後出生的Z世代亦然。

老一輩總是批評新生代。在中國,80後被稱為「垮掉的一代」、「小皇帝」;90後,被冠以「墮落的一代」、「娛樂至上」的稱號;00後,不時聽到「腦殘」、「中二」等形容。上一代與下一代永遠處於對立狀態。這個話題歷久常新,跨越世代和文化。新生代不斷冒出來,老一輩總是抱怨,「現在的年輕人太廢」,年輕人總是反擊,「他們已經脫節了」。

內地科普專頁「果壳 」的一篇文章分析「廢青」的說法是否屬實,作者是果壳特約作者、中科大博士「古今」。

Photo From Internet

專業人士也帶偏見

文章引用了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心理學家John Protzko的研究。John Protzko在一次偶然的經歷下,對這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2017年,普羅茨科查閱了一個橫跨60年的數據庫。這個數據庫記錄了不同時期的孩子在「延遲滿足」方面的測試得分。

在分析數據之前,普羅茨科訪問了260位發展心理學家,請他們預測:隨著時代發展,在延遲滿足、抵制誘惑方面,年輕人是變得更強了,還是更弱了,抑或基本一致?作為發展心理學家,他們對兒童行為的趨勢應該有著更為準確的判斷。

84%的專家選擇了變差或者不變。

然而,他們錯了。60年的大數據顯示,得分有上升的趨勢,現今年輕人的延遲滿足能力其實比上一代更強。

即使有學識的人也不自覺進入了「一代不如一代」的思維,更何況是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年輕人?

Photo From Internet

做實驗揭部分原因

這引起Protzko的深思,他想知道:為什麼每一代的年長人士,總會認為當下的年輕人大不如前。為此,Protzko的團隊共進行了五項實驗。

1.第一項:權威主義傾向

這裏指個人對權威、長輩的尊重和服從傾向。

實驗向1824名美國成年人進行問卷調查,讓他們回答是否認為這一代年輕人不如上一代人年輕時尊重長輩,同時客觀測量了他們的權威主義傾向。

結果顯示,大部分人認為如今的年輕人在尊重長輩方面大不如前。而且,這一觀點與被訪者自身的權威主義傾向有較顯著的相關性。也就是說,自身在服從權威這方面得分越高,越傾向於認為如今的年輕人「無禮」。

2.第二項:智力方向

實驗評測了另一組參與實驗的人的智力水平,同時測試了他們的權威主義傾向,然後進行問卷調查:是否認為這一代年輕人不如上一代人聰明。
實驗結果是,總體而言,參與實驗的人認為兩代人的智力方面沒有變化。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自身智力得分越高的人,越傾向於認為這一代不如上一代聰明。另外,權威主義傾向得分與這一觀點沒有相關性。

3.第三項:閱讀喜好

實驗重新選取了1500人參與實驗,進行問卷調查:是否認為這一代年輕人不如上一代人愛讀書。同時對他們進行「作者認知度測試」,這個測試可以反映參與實驗的人的閱讀量多大。

實驗結果表明,總體上,參與實驗的人認為現在的年輕人不如以前的人愛讀書。而且自身閱讀量越大的人,這傾向越高。

這三項實驗表明,人們傾向於認為「一代不如一代」。特別是涉及具體方面時,參與實驗者本身在該方面越強,越認為在那一點上今不如昔,比如實驗中越聰明的人,越覺得現在的孩子不聰明。而且,當一個年長者比較兩代人時,是將自己作為上一代人作為標準。

需要注意的是,崇拜權威維度上得分較高的人群,在評價今昔年輕人的智力、讀書問題時,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傾向,這說明崇拜權威者並不是對年輕人更加苛刻。

實驗者猜測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種可能性。一是取樣偏差,人們做比較、判斷時,對於過去一代的樣本,選取的都是那些與自己在這方面相似的人。二是有偏差的記憶,人們將自己當前的狀態投射到過去的自己,以及過去同一輩的所有年輕人身上去。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兩項實驗進一步探索問題

為了進一步探索背後的原因,研究者又進行了兩項實驗。

4.重覆實驗三,同時加入主觀評價

第四項實驗換了一批實驗參與者,重覆了實驗三,但這一次加入了幾項主觀評價:參與者自身喜歡閱讀的程度、參與者年少時喜歡閱讀的程度,以及參與者兒時朋友喜歡閱讀的程度。

結果仍然表明,越認為自己博覽群書的參與者,越傾向於認為現在的年輕人不愛讀書。

他們並不認為每一代人的閱讀興趣是穩定下降的,他們傾向於認為今天的孩子在閱讀上的表現呈現斷崖似的跌落,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更甚。

普羅茨科認為,這個觀點,來源於一個人對年少記憶的美化。那些傾向於認為自己年輕時很愛讀書的參與者,也更傾向於回憶起他們的兒時同伴喜歡讀書,潛意識裏,他們美化了當時整體的讀書氣氛。

5.重覆實驗四,給予錯誤的反饋

第五項實驗引入了1500名新的參與者,然後給予他們錯誤的反饋。

首先,對被試重復進行了實驗四,就其中的閱讀量測量,隨機告訴一部分人他們測試成績很好(位於同齡人中前15%),同時告訴另一部分人測試成績很糟(位於同齡人中後15%)。然後重新測試了這些參與者關於兩代人閱讀能力的看法。

實驗結果表明,被給予較差評價的參與者,無論他們真實閱讀水平如何,對待年輕一代閱讀能力的態度都更加寬容,不再那麼認為現在的年輕人較遜色。

實驗還顯示,這種有偏差的反饋影響了參與者主觀上對自己閱讀能力的評價以及回憶自己年少時閱讀能力的評價,但沒有改變他們對兒時同伴閱讀能力的評價。

這一結果反對前面所述的取樣偏差的猜想,支持了記憶偏差的分析。

回顧五項實驗,研究者總結:「一代不如一代」效應實際上是人們一種下意識的傾向,源自於對自身記憶的美化。

「廢佬」不要再沈溺過去的美好,多留意新一代的動向,才能了解他們真實面對的問題。

Source:果壳wallstreet journal

Text by FORTUNE INSIGHT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