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近九年興建,耗資逾千億元的港珠澳大橋通車將近一年。據悉大橋每年主橋營運成本約22億元人民幣,主要以收取車輛過橋路費作營運開支。然而大橋首10個月收入估計只有約2億多元人民幣,收入佔支出不足10%。有學者估計,大橋工程成本至少要三十年才可以回本。
運輸署證實,粵港兩地政府同意放寬大橋通行政策,優先研究發放配額給一些機構,例如商會、大學及科研機構等,適時會公布詳情。有學者指大橋通車初期車流偏低,入不敷支,擔心回本期會不斷延長。
有消息指,大橋自去年十月底通車至今年七月,十個月間總共有約1,158,000架次車量來往,當中以私家車的車流量最多,佔整體約47%;其次是穿梭巴士「金巴」,佔整體約34%;貨車及貨櫃車的流量佔整體不足10%。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指,大橋車流量一直偏低,擔心回本無期,最終成為大白象工程。他又指當局最初為大橋設立配額,是擔心塞爆東涌,但現時已通車一年,應大幅度開放配額,吸引商界人士使用。
對此運輸署表示,粵港澳三地政府一直以循序漸進方式增加大橋跨境車輛配額數目,進一步善用大橋。
研究珠三角交通多年的大灣區香港中心研究總監王緝憲指,大型基建很難在短時間內回本,加上現時來往珠三角的交通多元化,大橋的競爭力相對較小,導致使用大橋的車輛不多。
Source:綜合報道
Text by Fortune 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