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什麼驅使你每天工作?答案不應該是愛或責任,而是「意義」。

Strategy

1,314

很多人心目中的理想工作狀態應該近似於“不勞而獲”——活少輕鬆賺錢多,這不僅不現實,人類學家大衛·格雷伯(David Graeber)指出:“研究發現,如果你給一個人很高的工資卻讓他無所事事,那他很有可能會感到焦慮疲憊…….而一旦得到一份真正富有責任感的工作,這些負面症狀就會消失。”

Photo from Shareable.net

而工作中的“意義感”早就被證實是工作動機的主要來源,如果你一想到工作就完全提不起興趣,除了坐等發工資沒啥盼頭,工作內容枯燥毫無波瀾…..那麼不管是碌碌無為的瞎忙,還是遊手好閒的無聊,長期這樣做會產生“我是誰我在哪我到底在幹啥”的自我懷疑和焦慮情緒。而只有當你心裡認同自己做的工作是有價值的時候,工作的積極性和效率才會提高,哈佛商業評論根據既定的工作滿意度與生產率之比估計,那些“高度認同自己的工作有意義”的員工每年可以額外創造9078 美元的收益。

“究竟什麼才是一份有意義的工作”?這個答案因人而異,因為意義感本質上是一種主觀感受,在一些人眼中工作裡需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很無聊,另一些人會樂在其中;再比如有人覺得烤麵包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有些人心目中教書育人or做科研才算是有意義……但總體上來看,人們還是在追尋對自己來說“有意義”的工作,比如說具體點來看,除了賺錢,一個人辭職的原因可能是:

“學不到新的東西了”
“每天都在白忙,感覺很累但沒什麼收穫”
“工作內容過於簡單,基本都是Ctrl C+Ctrl V,沒有任何創造性挑戰性可言”
“工作流於形式,個人價值體現不出來”
“人際壓力大,勾心鬥角的辦公室政治勞心勞力”
“酒局太多,傷身體浪費生命去做無謂的社交”

Photo from Business Insider

最近哈佛商業評論發表了一篇報告,試圖量化了這種人們心目中對工作中“意義感”的需求:經過對2285 名美國不同企業、職位不等的員工的調查,有超過90% 的人表示願意用工資來換取一份更有意義的工作,平均而言,這個可接受的降薪比例為23%;與此同時,另一項相關調查的數據結果發現,那些不覺得自己的工作有意義的員工通常會希望有更高的經濟報酬作為補償。儘管人們傾向於將經濟回報視為工作最重要的目的,但目前的研究證實了“meaning is the new money”——現如今,人們願意為追求更有意義的工作而放棄更高的薪酬。

需要警惕的是,有一些工作的意義可能是被編造出來的。

世界上沒有幾個人熱愛按電梯,但在一些高級寫字樓商場裡,就設有專門幫別人按電梯按鈕的職業存在。這種工作就被人類學家大衛·格雷伯(David Graeber)稱為bullshit jobs(狗屁工作),在他看來,現代社會中的催生出大量工作已經足以被描述為“地獄的一種可能版本”。世界上有數百萬人——文員、行政人員、顧問、電話推銷員、公司律師、客服等——都在為一些毫無意義的、不必要的事情而辛苦勞作。

Photo from Pullman Vung Tau

馬克思·韋伯說過:“人是懸掛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上的動物”。如果你感受不到自己朝九晚五工作到底創造了哪些價值、有什麼意義,那工作對你來說就是一種空虛的“無意義勞動”。正如《人的境況》中提到工作和勞動的區別——這裡的工作和勞動的含義和平常所理解的不一樣,阿倫特在書中寫道:“一切勞動的特點正是留不下任何東西,它辛苦勞動的產物幾乎在勞動的同時就被迅即消耗掉了。這種辛勞雖然徒勞,卻來自一種強大的緊迫性,因為它被無與倫比的生命本身所推動”。而工作與人在單純勞動中體驗到得痛苦、筋疲力盡截然相反。它不僅帶來自我確信和滿足,甚至成為整個生活中自信的源泉”。

不管是從自身出發,在日常工作的瑣碎中探索和挖掘價值,還是學校和企業加強對個人工作價值的開發引導,對“工作要有意義”的追求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種需求,它不應該成為一種奢侈。畢竟比起不上班,從你做的事情中尋找到意義和樂趣要來得更現實可行。

Source:Harvard Business Review

Text by Fortune Insight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