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傳奇】Pandaily創始人周恒星:關於馬克斯傳記這本書!

Strategy

496

首先,這本書並不是一本單純的商業書籍,它的受眾並不局限於科技圈或者創投圈人士,儘管過去一年,它一直高居亞馬遜商業書籍榜單的第一名,但同時它還是歷史文化這一版單的前五名。

其次,我想說這算不上我寫的書,它是彭博著名記者阿什利·萬斯花費四年時間寫成的書。書出版以後很多朋友說想請我簽名,我覺得並不合適而謝絕了。我只想做一個安靜的譯者。

但作為一個普通人,有幸和馬斯克這樣正在改變世界的人產生交集,我覺得自己很幸運。馬斯克和他的公司對於商業上的意義甚至人類的貢獻已經探討很多了,我今天不妨來說說馬斯克的冒險故事對於我們普通人特別是年輕人的啓迪。翻譯完這本書以後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1. 經歷是財富

很多人都問我,馬斯克為什麼能如此成功。常常不等我回答,他們會脫口而出,「他肯定是一個天才。」是的,馬斯克當然是一個天才,但我做科技記者以來接觸過的天才數不勝數,甚至比他聰明的人比比皆是。不同的是,我看到馬斯克走的是一條最難的道路。

他數次創業,每一次都足以讓他功成名就衣食無憂,但他每次都會去選擇一次更加艱險的道路,去挑戰更大的風險以及經受更多的嘲笑;其中的酸甜苦辣可能書中已經刻畫的頗為深刻。是這一系列經歷造就了今天的馬斯克,也把他和其他天才拉開了差距。

我一直相信的是,不管是公司和還是產品,創始人的經歷才是決定性因素。創始人成長過程中的經歷,以及其塑造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會深深刻在產品里。馬斯克出生在南非的上層階級,但為了去美國,他在加拿大當了將近一年的鍋爐工,「我必須穿上防護服,搖搖晃晃地穿過狹窄的通道。」(p44) 這一段描寫很傳神,很難想象有多少富二代能夠在這樣的條件下忍受這麼長時間。

而他的弟弟金巴爾認為成長在上世紀780年代的南非這一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塑造了他們對風險的看法,他們背著父母乘坐火車旅行,目睹了種族隔離下的苦難以及各種野蠻的行為,「這一系列瘋狂的體驗,改變了我對苦難的看法,我們很難接受長大後僅僅為了一份工作而活著,因為這很無趣。」(p36)

而大學裡面學習物理的經歷,讓馬斯克養成了一種特殊的思維習慣,如果你打算告訴馬斯克某件事情沒法辦到,那你最好已經做足了功課並做好心理準備深入每一個技術環節,從最根本的原理出發解釋為什麼行不通。首席工程師賈維丹說,」他總是說,讓最基本的物理原理說話。「(p262) 正是這些年輕時代的旅行和學習,造就了馬斯克敢於冒險又充滿理性的性格。

喬布斯也是一樣,如果沒有年輕時那段印度的修行,沒有中年十餘年的流放生涯,肯定不會有後來的蘋果以及iPhone如此偉大的產品。」The journey is the reward 既是他的人生格言,也是他的人生寫照。

所以在我們的年輕時代不妨大膽一些,不管成功失敗都當作是打怪練級,摸爬滾打之後只會讓自己更強大。前段時間,李宗盛有一個視頻被刷屏了,裡面一句話打動了我——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2. 冒險精神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的責編李穆老師取的書名「冒險人生」。對於很多中國年輕人來說,「冒險」這個詞並不陌生,但也只是在電影或者小說裡面體會過。在我們的文化里,冒險是帶著貶義的,是應該盡量避免的。穩扎穩打步步為營,而劍走偏鋒逆其道而行只是匹夫之勇。

在硅谷這樣一個精英薈萃的地方,我見到的大部分華人工程師們,相比其他國家的人們,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敢冒險」。國內教育環境所造就的單一上升通道決定了這個體制下培養的精英們厭惡風險,因為偏離軌道往往意味著前功盡棄,所以他們的目標永遠是考最好的成績,去最好的公司,賺最多的錢。

但現實世界不是學校,在單一教育體制下培養出來的中國精英很容易在快速變化的時代里變得無所適從。你學最火的專業,可能畢業以後又變冷門了;你去股票最值錢的公司,可能到明年這家公司就自由落體般衰落了。這也決定了他們中間不可能出馬斯克。

瞭解自己喜歡的並且願意為此冒險我覺得才是正確的職業路徑。SpaceX前三次發射都以失敗告終,但2008928日,獵鷹1號終於發射成功。五百人花費了六年時間把這件事情做成——比馬斯克的原計劃多了四年半。

換做是別人早都放棄了,而馬斯克在內憂外患(外有經濟危機,內有員工質疑)硬扛了6年,「有很多人說我們不可能成功,事實上是很多很多人,但就算他們這樣說,命運不會總和我們作對,第四次總該成功。(p185) 是對於太空探索的熱愛和執著以及冒險精神讓他堅持到了今天。

在一個快速變化的世界里,不敢冒險才是最大的風險。」扎克伯格的這句話我深有同感。這個標準也適用於評價一個CEO。不管在硅谷還是中國,評價科技公司CEO的好壞,公司短期的盈利狀況都不應該是決定性因素,只有長期願景和執行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庫克即使讓蘋果坐擁2000億美元現金,但他戰略上的保守和產品上的懶惰,決定了他不是一個合格的CEO

3. 國際視野

互聯網正在迅速讓世界變成一個村落,未來行業跨國界整合將在世界範圍內快速進行。於是國際視野已經成為一種重要思維能力。

馬斯克從小就具備一種異於常人的國際視野。「他從一開始就不單單只考慮南非的迫切需求,而是將全人類看作一個整體。。。。這就是為什麼一個孤僻而笨拙的南非男孩,懷著最大的誠意去追尋人類的集體啓蒙,最後卻成為美國最具冒險精神的實業家。(p25)

過去二十年的全球化浪潮,已經讓世界各地的人們從生活,習慣到審美越來越趨同,我們有理由相信好產品會越來越放之四海皆准的。隨著中國人口增速減緩以及老齡化的到來,那些過去中國市場的霸主很可能會迅速遇到增長瓶頸,只有能夠走出去,把產品賣到世界各地的中國公司才有未來。

而伴隨著中國經濟過去三十年的增長,中國人也有了越來越多走出去的機會,中國護照含金量越來越高,不管是出國旅遊,留學甚至工作,都不再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將要走出去的中國公司,加上已經走出去的中國年輕人,匯集起來將是一股強大的國際化力量。在我現在工作的地方,周圍就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年輕人。

世界那麼大,我們都應該去看看。

4. 火箭和理想

最後,我再說一個故事。馬斯克的創業搭檔,Tesla 聯合創始人兼CTO 斯特勞貝爾(這本書也有很大篇幅提到了他) 曾經告訴我,他和馬斯克都很喜歡一部叫做 October Sky 的電影。這個電影是由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中文譯名叫做《火箭男孩》,說的是美國東部一個小鎮上,人們世世代代以採礦為生,鎮上居民生活的全部,就是每天低頭關注著地下那漆黑的礦井。

直到故事主人公——中學生 Homer,在十月的一天晚上,抬頭望向夜空,第一次看見一顆人造衛星飛過天際。這一刻對他的人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開始夢想製造火箭探索太空。經過無數次失敗和嘲笑,他在兩年後依靠一枚兩米高,可以飛 6 英里的火箭在全國科技競賽中獲獎。他因此獲得大學獎學金,離開小鎮上了大學。再後來,他成為了NASA的一名火箭工程師。

而在我看來,這個小男孩的人生軌跡跟馬斯克是一樣的。創新和探索永遠伴隨著勇氣和超越。90 年前,火箭之父羅伯特·戈達德預言人類可以到達月球時,所有人都在嘲笑他。而如今,馬斯克已經把目標鎖定在了火星。不可否認,馬斯克的TeslaSpaceX 在未來都存在著極高的失敗風險。但是他不會獨行,即使失敗,會有更多的人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繼續前進。

的確,這個世界大部分時候既殘酷又無趣。好在有一些能夠讓我們眼前一亮的東西——比如火箭,比如理想。

謝謝你,馬斯克。

閱讀更多:【翻譯傳奇】Pandaily創始人周恒星:我是如何成為Elon Musk的傳記譯者的!

本文章為周恒星先生授權轉載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