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藍海】Instagram 新趨勢分析:心理輔導網紅獲幾十萬追隨者,秘訣為何?

Tech & Gadget

1,100

經過最近一連串「逃犯條例」活動和新聞,相信大家多少都身心疲累 你會考慮上 IG 舒緩情緒嗎?

Photo by Instagram @venusphilosophy

從朋友、網紅 KOL到明星,大家在 Instagram 上追隨各色各樣的人物。但近排似乎興起一個新的趨勢:追隨心裡輔導家。美國媒體稱這些提供心理輔導自我護理小提示的戶口為 Insta-therapy」,一個以 Instagram 」和 Therapy (治療)」 合成的名字。其實,許多類似的賬戶的確是由持牌的心理輔導師運行的。 隨著 Insta-therapy 越來越受歡迎,有些甚至評論  Insta-therapy  為可以取代人與人之間的正規的心理輔導。到底全世界真的可以享用既免費,又有效果的心理輔導服務嗎?

Insta-治療

Photo by Instagram

「 Insta-治療是不存在的。」 Lisa Olivera 表示。 現有 215000 追隨者的 Olivera 是一名註冊心理輔導家。她平常會在 IG 上發文, 而她的自我介紹為:  「我在這裡分享一點點的智慧和可用工具,以及與自我價值,脆弱性,羞恥/內疚情緒相關主題的反思……」

被問到 Insta-治療是否可以取代真正的心裡治療, Olivera 卻堅決地說不能,因為治療過程是一個治療師與客戶之間的親密關係,當中也包括很多極為敏感與私人的對話。

所以,很多在 IG 上營運這類心理治療小提示的戶口並不喜歡 「 Insta-治療」這個稱號。 

Insta-心裡教學

那麼,什麼稱號會比較貼切又清楚形容到提供心理輔導小智慧的 IG 帳號呢? Insta-Psychoeducation (直譯:IG – 心裡教育)是 Olivera 和其他心理輔導 IG 戶口一致認同的名字他們都會在網上給對改善心理健康有興趣的讀者,分享自己對心理學的見解和有用的知識。

Photo by Instagram

Olivera 說道:「 Instagram 改善了心理治療的範式,為那些可能沒有 (或沒有可能獲得 )正規心裡輔導的人提供一些支援,並分享支持及鼓勵的說話和指向獲取正式治療的途徑,還有作為人類意味著什麼。」

香港式 Insta-心裡教

一個快速搜索獲得的結果顯示,香港也有  Insta-治療的心理輔導 IG 戶口,而且很多都是從事心理學有關的行業,情緒病患者或是非牟利組織,如青少年中心⋯⋯等。 

Photo by Instagram
Photo by Instagram

 

 

Photo by Instagram @venusphilosophy

當中,也有插畫家對近來的時事的評論和鼓勵。在 IG 上,一名本地心裡輔導師有約 100 追隨者,也有情緒病患者獲 3000 多個 followers 。

真的有幫助嗎?

美國心理學會正在研究在 IG 的這個現象。他們表示,目前不足證據支持,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心裡輔導般的建議會是一個對健康情況有效的治療方法。特別是在網絡上,因為任何人也有在網上發言的權利, 有時候很難識別誰是持牌合資格的心裡醫生。   

不管研究的結果會是怎樣,無可否認地,按照過百萬的追隨者人數來講, IG-心理教育的確是有人覺得有用。

受盡歧視的傳統心裡輔導

Photo by Instagram

Insta-心理教育不但有益的,讀者還會發生共鳴。心裡輔導一貫背負惡名,還有負面的內涵意義。 特別是對某些文法來說,他們  對輔導服務感到迷惑和抗拒,並可能覺得只有有精神病病人才能看醫生。

在 IG 興起的這個新的心裡教學趨勢,可為大眾解開對心理輔導的種種誤解和令輔導更普遍化。

在美國土生土長的華人 Alice Ko 表示, Insta-心理教育是在口袋裡的 “real talk” 重要話題。她說,無論她怎麼嘗試去說服,他的家人是一定不會讓她接受輔導。  

此外邊緣化群體,好像黑人社群可能也會覺得心裡輔導只是一個奇怪的概念,但心裡輔導者可以透過 IG 為他們提供一點點的支援。

剛獲得心裡輔導碩士學位的 Erin Davidson 也希望大家都明白:「沒有什麼是必須要做或買的,才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Sources:綜合,The Guardian

Text by Fortune Insight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