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會認為創作是人類這種高智慧生物的獨有技能,若然告訴你,這種優勢在不久的將來也有可能被取代呢?
3月6日,一件AI藝術作品將亮相蘇富比倫敦拍賣行。
拍賣的作品是一個名為Memories of Passersby I的藝術裝置——由一個內置了電腦系統的木櫃和兩塊屏幕構成。屏幕將顯示男人或女人的面孔,一個接一個,這些肖像看上去五官扭曲,頭髮模糊,有點英國畫家Francis Bacon作品的影子——但它們實際上是由木櫃裏的機械大腦創造。
這是德國藝術家Mario Klingemann的作品。Klingemann長期使用機械學習和人工智能進行藝術創作,被認為是該領域的先驅。他的作品曾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等地展出。2018 年,Klingemann的作品The Butcher’s Son獲得了Lumen獎,這也是人工智能生成的藝術作品第一次獲獎。
這不是AI藝術品首次被拍賣。2018年10月,法國藝術團體Obvious用算法生成的畫作在佳士得出售,售價 43.25萬美元,是估價的40倍。「這標誌著AI藝術將踏上世界拍賣舞台,」佳士德說。
不過,這件事很快引起了爭議,因為Obvious實際上使用了藝術家Robbie Barrat寫的算法,卻聲稱是自己的。並且,這幅畫人為干預的成分過大,Obvious從電腦在不同時刻生成的畫作中挑出了這幅,將它打印出來,裝裱在金色畫框中,包裝得像一件大師作品。
但Klingemann的作品不一樣。在這裡,算法本身才是藝術作品,因為屏幕上的畫是不斷出現又消失的。「Memories of Passersby I和以往拍賣的AI藝術品最大的不同是,它不是一件具體的藝術作品或者畫作,它有大腦,」Klingemann說,「因此,它是『自我生成』的。」
這個裝置中使用了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簡稱 GAN 。Klingemann使用17-19世紀期間的數千幅肖像畫作為訓練數據,然後,兩個神經網絡互相對抗,生成網絡從無到有產生圖像流,判別網絡判斷生成的圖片是否真實,選擇接受或拒絕它們。生成網絡由此不斷學習,最終生成作品。
蘇富比拍賣行官網顯示,這件拍品估價達3萬至4萬英鎊。
「當然,我相信人工智能技術正在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並開始挑戰我們認為是人類獨有的一些能力,」Klingemann 說。「就像當代藝術家必須添加與他們時代的對話相關的東西一樣,拍賣行必須對這些新的創作和要求作出反應和迎合。」
那麼人工智能真的能創造藝術嗎?有些人並不這麼覺得。儘管Klingemann強調這件作品完全由計算機生成,但他們認為,至少這台機器還是Klingemann建造的。
不過,無論如何,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公眾對人工智能藝術的認知,但同時,也留下了更多問題。Klingemann認為,通過網絡搜索,機器可以訪問任何知識,而人類的大腦太有限了,無法想像機器的創造力會變得多麼強大。
Source:The Verge
Text By Fortune 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