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愛冒險的人,不是為了安穩,會放棄嘗試的人。」
黃步添,浙江大學計算機博士。中國最早把區塊鏈作為研究方向的博士,曾主編書籍《區塊鏈解密:構建基於信用的下一代互聯網》。
僅從與他的交談來看,他的確像博士應有的樣子,語氣溫和,語速平穩,總是不緊不慢,會很耐心並主動分享關於區塊鏈的看法,那是他2012年就開始研究的領域。
但同時,作為溫州人的他,內心愛冒險的基因也一直存在。
2014 年黃步添在杭州創立雲象區塊鏈。雲象定位做企業級區塊鏈技術服務平台。目前服務領域包括金融、供應鏈、不動產登記等。
2016 年 9 月,雲象區塊鏈參加創新中國秋季峰會進入總決賽,並獲得創新之星。
2017 年 5 月完成數千萬 Pre-A 輪融資。
以黃步添博士為首的創業團隊,成員 90%以上是博士和碩士,這個重研發的團隊,目前共申請區塊鏈技術發明專利 40 余項,在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知識產權產業媒體 IPRdaily 發佈的「2017 全球區塊鏈企業專利排行榜」中,總量排名全球第九。
被問及對區塊鏈技術的見解,他說那是他的信仰,他始終相信區塊鏈在未來會帶來巨大商業價值。
比特幣早期的愛好者
09 年夏天,在一次論壇上,黃步添第一次聽到了比特幣。
「比特幣讓所有參與方在網絡中被激勵,形成了一種不需要依賴某個中心的去中心化網絡。這無論從技術、整套邏輯還是經濟學來講,都是很震撼的。」當時做 P2P 開源軟件研究的他,被比特幣的底層機制吸引,開始研究區塊鏈技術。
「在傳統中心化體系中,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很難建立的。而區塊鏈能很好的解決人與人間,機構與機構之間的信任問題。」
黃步添認為,通過區塊鏈技術,大家按照一定的規則,建立一種分布式網絡,讓所有的賬本同步,同時通過一種共識機制建立雙方的合約。通過點對點的建立信任,而不去依靠中介或第三方背書,會大大提升商業效率。
2012 年回到浙江大學讀博士的他,將區塊鏈定為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他在想如何用區塊鏈技術去解決現實場景中的問題。
2014 年,雲象註冊成立,初期以研究為主,他組織浙大的博士與研究生,進行區塊鏈技術的可行性驗證。
2016 年,全球範圍內開始對區塊鏈進行報道,國內外開始關注到區塊鏈。
「16 年你和別人談區塊鏈,已經有一部分人懂了,而在 14、15年,如果和別人去聊區塊鏈,大多數人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當更多人關注到區塊鏈,他覺得時間點到了,整個公司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運作。
最大的困惑:商業落地
「如何把區塊鏈技術商業化落地是很大的一個難題。區塊鏈能解決哪些商業場景?我們有很多困惑。」
在初期與商業機構合作過程中,做 POC 前期驗證時都沒問題,但真正進入到生產系統,進入到商業化時,都會遇到坎。
在一些大型企業的應用系統選型階段,由於業務流程複雜,一般會先划定一個小範圍的實驗對象,通過小範圍的項目導入與實施,來驗證方案是否能滿足需求,這叫做 POC(Proof of Concept)驗證。
「區塊鏈技術本身的特點無法像中心化系統一樣高性能,這樣真正從 POC 驗證到商業落地,是個非常難的過程。」
商業化初期,技術與實際應用場景需要磨合,在通過區塊鏈技術為興業銀行提供數字存證業務後,2017 年 9 月,雲象為民生銀行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具有實際意義的區塊鏈基礎設施。
這一次的成功案例,讓他和他的團隊在困惑與摸索後,看到了商業模式的曙光。
「如果只是提供純技術服務,做一家單純的軟件外包公司,價值與意義會很小。與金融機構的合作,為他們提供基礎設施建設,並參與到實際運營當中,在未來幾十家、上百家銀行都會加進來,商業模式會更大,更清晰。」
區塊鏈的泡沫
一部分人會認為,區塊鏈是繼蒸汽機、電力、計算機之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黃步添認為,前三次工業革命,包括上一年大熱的人工智能帶來的都是生產力的解放,而區塊鏈帶來的是生產關係的變革,這種變革甚至會重塑整個商業組織形態。
面對當下的區塊鏈泡沫,他說,目前更像早期的互聯網發展,伴隨泡沫屬於正常,一旦泡沫破裂,將會沈澱一批有價值的創業公司。
當問及區塊鏈的未來發展,黃步添的觀點是,區塊鏈應用從探索到真正的廣泛應用,還需要 2-3 年時間。
原因是:
- 區塊鏈技術的商業落地需要解決高可用、高性能的要求,這需要基礎設施完善,比如帶寬、服務器性能。
- 通過區塊鏈技術解決機構間的信任問題,需要線下機構與機構間達成共識。讓單一機構使用區塊鏈技術容易,但同時讓 5、6家 機構改造成區塊鏈平台,需要接受的過程。
- 政府也開始著手制定相應的標準,整個社會環境接受新事物,需要時間。
將區塊鏈作為一種標籤,一種融資手段,「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的公司已經出現。在眼看行業走向繁榮,大家都高歌猛進時,黃步添說,他更願意做小而美的公司,認為創造實際的價值比泡沫與虛高更重要。
馬雲曾說,多數人會因為看見而相信,極少數人士是因為相信而看見,他是屬於後者。